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与管理
定价:98.0元
作者:魏德样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030448453
字数:300000
页码: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序言
老实说,初看书名,我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侧重于心理学的理论术语,但实际阅读下来,发现它的落脚点非常“接地气”。它探讨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每一个细微的决策和互动累积的结果。书中对于“文化塑造”的强调,让我印象深刻——心理资本的培育,最终要依赖于一个支持性的、非指责性的学校文化。如果学校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高压、互相攀比的环境,那么任何心理资本的开发项目都将是空中楼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个体心理健康与组织环境优化紧密地绑定在一起,指出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它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视角,去审视体育教育领域中,教师作为核心资产的维护和增值策略,这比单纯关注硬件设施或课程大纲的更新,要深刻得多,也更具前瞻性。
评分这本关于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书籍,从我这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真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见解。虽然我并非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对教育领域中那些“软实力”的构建与维护深感兴趣。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是放在了如何系统性地挖掘和提升教师群体的内在驱动力与抗压能力上。它不像那些纯粹的理论堆砌,而是更注重实践层面,探讨了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心理资本如何成为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尤其欣赏它在概念界定上的清晰,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核心要素巧妙地融入了教育管理的话语体系中,让“心理资本”这个略显学术的词汇变得触手可及。它让我开始思考,一个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的体育教师背后,必然有着坚实的心理支撑,而这种支撑并非天生,而是需要精心的“开发”和“管理”。这种开发不仅仅是个人的修行,更需要学校层面的系统性支持,这无疑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指南,指引他们如何从“管人”升级到“赋能”。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管理”这个词进行了深刻的重塑。传统的管理往往侧重于流程规范和绩效考核,而这本书则将焦点放在了如何通过恰当的激励和环境营造,激发教师内心的“资本潜能”。它探讨的不是如何压榨出更多的教学时间,而是如何在有限的精力内,最大化地实现心理的良性循环。书中的案例分析,虽然我无法完全代入体育教师的特定情境,但其背后蕴含的管理哲学——即“投资于人的内在资源,回报将是长远的稳定与创新”——是普适的。我能想象,对于一个身处高压环境的体育教师,如何平衡教学进度、课外活动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矛盾,这本书提供的策略框架是极其有力的。它强调的“管理”更像是一种艺术,一种洞察人性、顺势而为的智慧,而非机械的指令下达。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务实,少了一些空泛的口号,多了一些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它似乎在对教育界喊话:在追求升学率和体能达标率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支撑这一切的“引擎”——教师的心理状态。我非常欣赏它对“抗逆力”的论述,这是现代职场人都需要的素质,尤其对于需要处理大量突发状况和人际关系的体育教师而言,更是刚需。它不仅仅停留在“要积极”的层面,而是给出了实现积极性的具体路径,比如通过设置可控的挑战、建立互助网络等。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远比外部的奖惩制度更为持久有效。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工作压力的新视角:压力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未被有效管理的能量。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管理学概念,转化成了富有生命力的职场生存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设计得相当精妙,它仿佛是一份从理论基石到实操手册的完整路线图。它没有急于展示“效果”,而是耐心地铺陈了“为什么”和“如何做”。例如,书中对“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的拆解,使得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辨,便于实施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积极情绪的培养与维护”的部分,这在强调纪律和体能的体育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教师在面对器材故障、学生不配合、安全风险等日常挑战时,依然能保持乐观和专业,这本书给出了详尽的心理建构步骤。它不仅仅是写给管理者看的,对任何希望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专业人士而言,都具有极强的启发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的吸收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