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饮食文化
定价:25.00元
售价:15.0元,便宜10.0元,折扣60
作者:杜莉,孙俊秀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019529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以中国人、中国研究饮食与烹饪学者的视角,人们全面深人了解西方饮食的拓荒之作。作者们以西方文化为纲,通过西方饮食文化、文献典籍、民俗礼仪、饮食科学、饮食历史、烹饪技艺、餐饮艺术、风味流派、茶酒咖啡、筵席宴会、餐饮审美等目,系统而全面地加以探索、论述,使人耳目一新。
书中对西方饮食文化特色的几点归纳,即西方有系统的饮食典籍、独特的饮食科学、起伏的饮食历史、精湛的制作技艺、众多的饮食品种、多彩的饮食民俗,使读者能全方位、立体地认识西方饮食。书中对上述六个方面的详细论述,大部分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值得一读。
目录
章 绪论
节 烹饪与饮食文化
一、饮食与烹饪
二、文化与饮食文化
第二节 西方与西方饮食文化
一、西方与西方文化
二、西方饮食文化
第二章 西方饮食文化遗产
节 西方烹饪典籍
一、西方烹饪典籍的特点
二、西方主要的烹饪典籍
第二节 西方饮食文献
一、西方哲学宗教类
二、西方文学艺术类
三、西方道德法规类
第三节 西方饮馔语言
一、西方社会性饮馔语言
二、西方行业性饮馔语言
第三章 西方饮食民俗与礼仪
节 西方日常食俗
一、西方主要饮食品种
二、西方进餐方式与工具
三、西方餐具的布置与使用
四、西方饮食品的食用
第二节 西方节日食俗
一、西方节日食俗的特点
二、西方的宗教性节日
三、西方的其他节日
第三节 西方人生礼俗
一、西方人生礼俗的特点
二、西方人生礼俗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西方社交礼俗
一、西方社交礼俗的特点
二、西方社交礼俗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 西方饮食科学与历史
节 西方饮食科学
一、西方饮食科学的形成
二、西方饮食科学思想的内容及表现
三、西方饮食科学技术与管理的内容及表现
第二节 西方饮食历史
一、西方饮食历史的特点
二、西方饮食历史的发展概况
三、西方饮食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西方馔肴文化
节 西方馔肴制作技艺
一、西方用料技艺及特点
二、西方刀工技艺及特点
三、西方调味技艺及特点
四、西方制熟技艺及特点
五、装盘技艺
第二节 西方馔肴的风味流派
一、意大利菜
二、法国菜
三、美国菜
四、西方其他风味流派
第三节 西方筵席与宴会
一、筵席与宴会的概念、关系
二、西方筵席与宴会的分类及特点
三、西方筵席菜单的设计
四、西方宴会的形式与组织
第六章 西方饮品文化
节 西方酒文化
一、葡萄酒
二、啤酒
三、鸡尾酒
第二节 西方咖啡与茶文化
一、西方咖啡文化
二、西方茶文化
第七章 西方餐饮环境艺术
节 艺术设计的美学原理
一、统一原理
二、调和原理
三、均衡原理
四、律动原理
第二节 西方美食环境
一、西方餐厅的分类
二、西方餐厅的设计原则
三、西方餐厅的设计实例
第三节 西方美饮环境
一、酒吧的分类与设计
二、咖啡馆的分类与设计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西方饮食文化》我实在太喜欢了!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像是在一次穿越时空的盛宴中漫步。作者杜莉和孙俊秀两位老师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仿佛能闻到古罗马时期香料的芬芳,看到中世纪贵族宴会上精致的餐具,甚至能感受到工业革命后食物工业化带来的巨大变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饮食习俗的对比印象深刻,例如法国人对食物的仪式感,意大利人对食材的纯粹追求,以及美国快餐文化的影响力。每一个章节都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对西方人如何将食物与生活、历史、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不仅仅是介绍了食物本身,更深入地挖掘了食物背后的哲学、宗教、经济和社会意义,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看一本关于吃的书,而是在探索一种文明。那种对于食物的尊重,对于烹饪的热情,对于分享的喜悦,透过文字扑面而来,让人感同身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西餐的认知不再停留在“吃什么”,而是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吃”,这种升华的感觉非常棒。
评分《西方饮食文化》这本书,怎么说呢,它就像一个沉甸甸的宝箱,里面装满了西方饮食的方方面面,信息量之大,细节之丰富,确实令人赞叹。作者杜莉和孙俊秀老师的研究功底非常深厚,从原材料的产地、加工方式,到餐桌礼仪、风味偏好,再到不同时期社会变革对饮食的影响,几乎是无所不包。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具体食物起源的追溯,比如土豆、番茄、咖啡等等,它们的传播和演变过程被描述得绘声绘色,充满了故事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共享”与“社交”在西方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分析,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节日庆典,食物总是扮演着连接人心的重要角色。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饮食文化是如此根深蒂固地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的缺点可能在于,有时候信息量太大,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稍显晦涩,但总体而言,它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我一直对饮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西方饮食文化》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吸引了。然而,翻阅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真的让我有些难以进入。它更多地侧重于历史的梳理和大量的史实堆砌,虽然信息量很大,但总感觉缺乏一种生动性和感染力。像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每一页都充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但却很少有让我能产生共鸣的个人感悟或者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对书中关于食物的起源、传播,以及不同时期饮食结构变化的理论性阐述觉得有些枯燥。虽然我知道这些信息很重要,但如果能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例如加入一些有趣的轶事、名人对食物的看法,或者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来展现历史变迁,或许会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我希望这本书能在学术性之外,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读者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饮食文化背后的人性光辉。
评分读完《西方饮食文化》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西方食物的刻板印象。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西方饮食就是牛排、意面、披萨,简单而粗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西方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深厚的底蕴。从古希腊哲学家对饮食的思考,到中世纪宗教对食物的禁忌与发展,再到启蒙运动后美食家们的崛起,以及近现代食品工业的革命,作者杜莉和孙俊秀老师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西方饮食史画卷。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德国、西班牙、北欧等地的饮食文化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了解到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习惯,并非千篇一律。尤其是关于食物与健康、食物与社会阶层、食物与科技的关系的分析,都非常到位,让我对西方饮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介绍西方食物,更是探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承。
评分坦白说,《西方饮食文化》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首先,这本书对于西方饮食的历史脉络梳理得相当清晰,从史前时期一直讲到现代,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与饮食结构的对应关系也分析得很到位。例如,作者提到了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了食物的生产方式,以及殖民主义如何将新的食材带入欧洲,这些都很有启发性。但是,我总觉得这本书在“文化”的阐释上还有些不足。它更侧重于“饮食”本身,而对于“文化”层面,比如饮食如何塑造了西方人的情感、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如何体现在艺术、文学作品中,着墨不多。我更期待的是,能在字里行间看到更多关于“吃”这件事情在西方社会中所承载的更深层意义,而不仅仅是食物的演变和烹饪技艺的发展。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史料的翔实和逻辑的严谨,但如果能更注重人文情感的融入,或许会成为一本更具吸引力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