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3中国品牌名茶鉴赏
:138.00元
售价:93.8元,便宜44.2元,折扣67
作者:茶百科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04481801
字数: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3中国品牌名茶鉴赏》汇集2013各种中国品牌名茶,揭示了每款茶从种植、采摘、加工到包装各个环节的奥秘所在。介绍了例如君山、中茶、昆仑雪菊、祁门香、立顿、巴山蜀水等等名茶品名产地及其相关的知识。是为各茶叶管理部门及广大茶叶爱好人员提供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名人题词
前言
开卷有益:品读《2013中国品牌名茶鉴赏》
六大茶类
绿茶
红茶
青茶
白茶
黄茶
黑茶
中国十大名茶
这本书的书名真是抓人眼球,光是“2013中国品牌名茶鉴赏”这几个字,就让人仿佛闻到了各种茶香,眼前浮现出烟雨江南的茶园景象。我一直对中国的茶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好奇在那个特定年份,市场上哪些品牌的茶叶能脱颖而出,成为被权威推崇的对象。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带着我这位略显青涩的爱好者,去探访那些藏在深闺中的名茶,了解它们背后的风土人情和制作工艺。我特别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册或产品目录,而是能深入挖掘每个品牌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独特的风味和传承的。例如,某个以清新著称的绿茶,它的采摘时间是否精确到小时?某个历史悠久的老字号红茶,它的发酵工艺是否融入了祖传的秘诀?这些细节,才是构成“鉴赏”二字的精髓所在,没有这些故事和技艺的支撑,再美的包装也终究是空壳。我希望作者的笔触能够细腻且富有洞察力,能捕捉到每一款茶的“灵魂”,让读者即便身处繁华都市,也能通过文字感受到山间的清冽与茶汤的醇厚。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品茗之旅,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对经典的致敬。
评分我对一本关于“鉴赏”的书籍,其内容的新鲜度和专业深度有着极高的要求。2013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那个时间点,提供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知识框架。例如,书中是否探讨了当年新兴的审评标准,或者是否对前沿的茶树品种改良、新型发酵技术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和预测?我深知,茶的世界是动态变化的,去年的“名茶”可能因为环境变化或技术革新,在未来不再具备同样的竞争力。因此,这本书如果能构建一套可以应对未来变化的“鉴赏思维模型”,教会读者如何独立思考和判断一款茶的潜力,那就太成功了。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品质控制的“黑科技”的初步介绍,比如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如何辅助传统制茶工艺的稳定。这本书如果能够成为一个基石,让读者在未来几年内,依然能参考其中的原理来评估新的茶叶产品,那么它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就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它应该是一把钥匙,而不是一张一次性的地图。
评分作为一个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我对“品牌”二字的理解,绝非仅仅是市场占有率高低那么简单。在我看来,一个真正值得鉴赏的中国名茶品牌,其背后必然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烙印。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各个品牌时,能穿插讲述它们与当地风俗、历史事件的关联。比如,某个品牌的茶是否曾是宫廷贡品?它在当地的某种重要节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种文化层面的挖掘,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和收藏价值。我深信,品茶的最高境界是“知其所以然”,了解一片茶叶的命运如何与一方水土紧密相连,才能真正体会到其独特的韵味。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品牌传承人家族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冒着巨大风险坚守传统工艺,或者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进行创新的挣扎与抉择,那无疑会使内容增色不少,让冰冷的商业信息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我期待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2013年的市场现象,也能折射出中国茶数千年来的坚韧与演变。
评分说实话,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茶产品,一个普通消费者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我对这本书抱有的一个核心期待是它的“导购”功能,但这种导购必须是建立在高度客观和平衡的基础上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基于2013年市场环境的、相对中立的价值评估体系,而不是沦为某些品牌的“软广告集合”。这意味着,如果某个品牌在某一方面(比如性价比或特定香型)表现突出,它就应该得到公正的认可;反之,如果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也应如实指出。这种“敢于说真话”的态度,才是建立读者信任的关键。我特别关注它对价格区间的划分是否合理,能否帮助不同预算的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真好茶”。比如,它是否能清晰地告诉我们,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价位,品质提升的“临界点”在哪里?这种务实的分析,远比泛泛而谈的赞美更有参考价值。它需要像一位公正的裁判,在复杂的商业迷宫中,为我们指明那条通往高品质茶饮的捷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从我初步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似乎非常注重视觉冲击力,这对于一本鉴赏类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设想它必然采用了大量高质量的摄影作品,毕竟“茶”这种饮品,其美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干茶的外形、汤色的明亮度以及叶底的舒展程度。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这种视觉的吸引力与内容的专业深度的。一个好的鉴赏指南,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茶看起来真漂亮”的肤浅层面,它更应该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品鉴标准。我希望书中能有清晰的图解,教导初学者如何区分不同产区的茶毫、条索的紧实度,甚至是如何通过干茶的气味初步判断其制作的精细程度。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简易的“品鉴卡”或者评分表格的模板,那就太棒了,这样读者就能自己动手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品茶技能。我期待的不是一篇篇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那些能被实际操作验证的、实实在在的专业知识点。如果它能对市面上常见的仿冒品或次级品进行一些“避坑指南”的阐述,那就更体现了它作为一本实用鉴赏指南的价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