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醫學養生叢書:食物藥物服用宜忌全書
定價:78.00元
售價:49.9元,便宜28.1元,摺扣63
作者:柳書琴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39709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一日三餐的要求不再隻滿足於填飽肚子,已逐漸從吃飽嚮吃好轉變。提倡膳食平衡,講究科學飲食,也愈來愈被社會關注和重視。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注重科學膳食的同時,更應注重飲食搭配、及飲食宜忌。人們在生病或身體不適的時候,更需要瞭解食物和藥物的性質,掌握食物與藥物之間的相剋機製,避免因飲食或服藥不當而延誤甚至加重病情。
藥物或,是指藥物與食物之間、藥物與藥物之間、食物與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拮抗、相互製約的關係。如果藥食搭配不當,就會引起中毒或不適反應,這些反應大多呈慢性過程,往往在人體消化吸收和代謝過程中,降低藥物或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從而導緻營養缺乏,代謝失常,産生疾病或加重病情。
為瞭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提高人們的科學飲食觀,我們組織編寫瞭該書,以期能對讀者的生活有所助益。該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得到相關專傢及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幫助,在此錶示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望讀者諸君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目錄
食物與
一、肉類與相關
1.雞肉
2.雞蛋
3.鴨肉
4.野雞
5.鵪鶉肉
6.雀肉
7.鰻魚
8.黃魚
9.鯽魚
1.鱔魚
11.鯉魚
12.鱉肉
二、蔬菜類與相關
1.蒜
2.韭菜
3.蔥
4.芥菜
5.芫荽
6.黃瓜
7.芹菜
8.辣椒
9.南瓜
1.菠菜
11.蘿蔔
12.茄子
13.萵苣
14.竹筍
15.花生仁
16.鬍蘿蔔
三、水果類與相關
1.梨
2.李子
3.山楂
4.柑橘
5.菱角
6.柿子
7.核桃
8.香榧
9.銀杏
四、味料飲劑與相關
1.茶
2.牛奶
3.酒
4.蜂蜜
5.醋
6.糖
7.咖啡
8.醬、醬油
藥物與藥物相剋
一、鎮痛解熱藥
1.吲哚美辛
2.保泰鬆
3.紮托布洛芬
4.水楊酸類藥
5.
6.可待因
7.撲熱息痛
8.丙磺舒
9.彆嘌醇
二、抗生素藥
1.灰黃黴素
2.黃連素
3.卡那黴素
4.四環素
5.氯黴素
6.慶大黴素
7.氨苄青黴素
8.頭孢菌素
9.小諾黴素
1.紅黴素
三、呼吸係統藥物
1.舒喘寜
2.氨茶堿
四、泌尿係統藥物
1.腎靈片
2.噻嗪類利尿藥
3.
4.乙酰唑胺
5.保鉀利尿藥
五、消化係統藥物
1.生胃酮
2.西咪替丁
3.乳酶生
4.酶製劑
5.鞣酸蛋白
6.乾酵母
7.阿托品
8.雷尼替丁
9.康胃素
1.硫糖鋁
六、精神類藥物
1.苯妥英鈉
2.利他林、異唑肼
3.水閤氯醛
4.安定
5.丙戊酸鈉
6.溴化鈉
7.苯乙肼
8.吩噻嗪類藥
9.氯硝安定
1.眠爾通、利眠寜
11.
12.丙咪嗪
七、血液係統藥物
1.維生素B12
2.雙香豆素
3.酚磺乙胺
4.華法林
5.亞鐵
6.卡絡柳鈉
7.肝素鈉
8.維生素K3
八、心血管藥物
1.依那普利
2.消膽胺
3.妥拉唑啉
4.
5.心得舒
6.潘生丁
7.異搏定
8.
9.地高辛
1.心得安
九、驅蟲類藥物
1.氯喹
2.伯氨喹
3.驅蛔靈
十、維生素類藥物
1.維生素D
2.維生素B1
3.維生素E
4.維生素B2
5.維生素C
6.維生素B6
7.維生素A
十一、激素類藥物
1.丙酸素
2.黃體酮
3.可的鬆、
4.胰島素
5.康力龍、康復龍
6.雙胍類
7.促皮質素
8.格列喹酮
9.格列甲嗪
1.阿卡波糖
11.甲狀腺素
12.碘化鉀
13.甲基素
14.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優降糖
十二、其他藥物
1.普魯卡因
2.噻庚啶
3.噻替呱
4.巰基嘌呤
5.甲氨蝶呤
6.鈣劑
7.依麯替酯
8.保膚靈
9.抗組胺藥
1.抗膽堿酯酶藥
11.環孢黴素A
12.環磷酰胺
中藥與食物及病癥相剋
1.丁香
2.大茴香
3.丹皮
4.丹參
5.天鼕、麥鼕
6.厚樸
7.甘草
8.白術、蒼術
9.地黃
1.茯苓
11.附子、烏頭
12.黃連
13.石菖蒲
14.荊芥
15.桔梗
16.威靈仙
17.烏梅
18.常山
19.巴豆
西藥與病癥相剋
一、內科疾病
1.腦梗死形成
2.慢性腎功能不全
3.單純性肥胖癥
4.哮喘
5.肺心病
6.高血壓病
7.肺氣腫
8.心絞痛
9.心肌梗死
1.高脂血癥
二、外科疾病
1.腎和輸尿管結石
2.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3.痤瘡
4.骨摺
5.急性炎
6.濕疹
7.膽囊炎和膽石癥
8.前列腺增生
9.亢進癥
1.減退癥
11.毛囊炎、癤、癰
12.燒傷
13.痔瘡
三、婦産科疾病
1.先兆流産
2.妊娠期
3.閉經
4.妊娠劇吐
5.産後
6.更年期綜閤徵
7.陰道炎
8.妊娠高血壓綜閤徵
四、兒科疾病
1.支氣管肺炎
2.小兒腹瀉
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4.小兒夏熱
5.遺尿癥
五、五官科疾病
1.青光眼
2.玻璃體混濁
3.白內障
4.耳鳴
5.急、慢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6.梅尼埃綜閤徵
7.急、慢性咽喉炎
8.齲齒
9.結膜炎
1.失音
六、傳染性疾病
1.百日咳
2.猩紅熱
3.水痘
4.肺結核
5.麻疹
6.細菌性痢疾
7.傳染性肝炎
8.流行性感冒
9.流行性腮腺炎
食物與病癥相剋
一、內科疾病
1.急性胰腺炎
2.急性上消化道齣血
3.食管癌
4.腦溢血
5.神經衰弱
6.單純性肥胖癥
7.急、慢性支氣管炎
8.肺心病
9.心絞痛
1.心肌梗死
11.高脂血癥
12.胰腺炎
13.泌尿係感染
14.慢性腎炎
15.白細胞減少癥
16.頭痛
17.三叉神經痛
18.腦梗死形成
19.紅斑狼瘡
2.關節炎
21.腫瘤
22.急、慢性胃炎
23.嘔吐
24.胃下垂
25.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26.細菌性痢疾
27.傷寒
28.便秘
29.急性氣管炎及支氣管炎
3.肺膿腫
二、婦産科疾病
1.白帶異常
2.先兆流産
3.妊娠期
4.産褥期
5.妊娠高血壓綜閤徵
6.脫垂
7.急性炎
8.痛經
9.妊娠劇吐
1.功能性齣血
11.陰道炎
12.閉經
13.更年期綜閤徵
14.盆腔炎、外陰炎、宮頸炎
15.産後缺乳
三、兒科疾病
1.寄生蟲病
2.肺炎
3.腹瀉
4.夏季熱
5.遺尿癥
6.麻疹
7.維生素D缺乏癥
8.百日咳
9.水痘
1.營養不良
11.猩紅熱
12.流行性腮腺炎
四、外科疾病
1.癬病
2.濕疹
3.疔瘡
4.前列腺炎與前列腺增生
5.骨摺
6.燒傷
7.急性炎
8.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9.不完全性腸梗阻
1.闌尾炎術後
五、五官科疾病
1.結膜炎
2.瞼腺炎
3.白內障
4.耳鳴
5.齲齒
6.中耳炎
7.玻璃體混濁
8.扁桃體炎
9.口瘡
1.鼻竇炎
11.急、慢性喉炎
12.青光眼
13.梅尼埃綜閤徵
14.牙周病
15.反應性鼻炎
六、傳染性疾病
1.麻疹
2.百日咳
3.流行性腮腺炎
4.水痘
5.結核病
6.傳染性肝炎
7.細菌性痢疾
8.瘧疾
9.流行性感冒
1.猩紅熱〖KH-*2〗
飲食禁忌
一、烹煮食物的禁忌
1.不銹鋼器具
2.銅質器具
3.鐵質器具
4.鋁質器具
5.含鋅器具
6.化工器具
7.搪瓷器具
二、發物辨彆與禁忌
1.蔬菜類發物
2.肉類發物
3.五榖類發物
4.水果類發物
三、常見飲食禁忌
1.鬆花蛋忌多吃
2.忌過量吃荔枝
3.豬身上有三樣東西忌吃
4.烤羊肉串忌多吃
5.忌用豆漿衝雞蛋
6.忌吃發紅的鹹魚
7.忌食火鍋湯
8.涮羊肉忌太嫩
9.忌喝啓蓋隔夜的碳酸飲料
1.忌吃破殼的雞蛋
11.忌經常食用砂鍋菜
12.酸性飲料忌多飲
13.忌喝反復燒煮的開水
14.忌吃菠菜過多
15.忌直接飲用自來水
16.忌吃孵雞蛋
17.忌吃燒焦的魚肉
18.忌吃有苦味的柑橘
19.忌生吃鬍蘿蔔
2.貝類食品忌生食
21.忌吃未成熟的水果
22.忌生吃花生
23.橘子忌多食
24.豬肝忌多食
25.香腸忌多食
26.五香瓜子忌多吃
作者介紹
膳書堂文化多年來緻力於為大眾服務的理念,策劃製作瞭大量生活、科普類圖書。其中《健康生活館》《棋牌娛樂指南》《健康醫療館》《百鮮美食坊叢書》更是在圖書界享有盛譽。
同時膳書堂文化更是本著傳承文明,開拓創新之精神製作瞭大量精品圖書,為祖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貢獻瞭一份力量。
文摘
序言
這本《古代醫傢遊記與行醫見聞錄》的風格簡直太獨特瞭,它更像是一本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旅行日誌,記錄瞭一群古代醫者在行走江湖、訪尋名山大川過程中所收集到的民間療法和獨特的地域性養生智慧。全書的文筆典雅流暢,充滿瞭對自然風光的細膩描摹,讓人讀起來心曠神怡,完全沒有傳統醫書的刻闆。作者巧妙地將地理環境、氣候特徵與當地人的生活習性、飲食習慣結閤起來考察,揭示瞭環境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一個區域的健康文化。例如,書中詳細描繪瞭江南水鄉與北方高原地區在應對濕熱或乾燥氣候時,各自發展齣的獨特飲水和熏蒸習俗。這些故事不僅僅是醫學記錄,更是活生生的社會風俗史。它讓我意識到,養生絕非僅僅關起門來自己研究理論,更重要的是融入生活、融入環境。通過這些醫者的腳步,我仿佛也進行瞭一次精神的長途跋涉,對“天人閤一”的理念有瞭更具象、更感性的理解,對那些偏遠地區的古老智慧油然而生敬意。
評分這本《養生之道:古今智慧的碰撞》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養生智慧的大門,作者在書中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不同曆史時期人們的養生觀念和實踐方法,尤其對一些流傳已久的食療偏方進行瞭現代科學視角的考證,讀來引人入勝。它不像市麵上那些隻羅列食材功效的“菜譜”,而是更側重於“時機”與“體質”的匹配,比如春季如何根據自身寒熱狀況調整飲食結構,夏季如何通過特定的草本飲品來祛濕健脾。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順應四時,動靜相宜”的論述,它強調瞭養生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而非一成不變的教條。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古代名醫的醫案小故事,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比如記述瞭一位唐代醫者如何通過調整病人的起居作息,而非僅僅依賴藥物,最終使病人恢復健康的過程。閱讀這本書,感覺自己仿佛跟隨一位德高望重的師傅在山林間求學,所學到的不僅僅是養生技巧,更是一種對待生命、對待自然的深刻理解與敬畏。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生活哲學的著作,指引人迴歸自然本源,而非急功近利的追求“速效”。這本書對中青年人尤其有啓發意義,能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適閤現代快節奏生活的、可持續的健康管理體係。
評分拿到這本《身心閤一的秘訣:現代人壓力管理手冊》時,我本以為又是那種老生常談的“多運動、早睡覺”的陳詞濫調,沒想到它在處理現代社會高壓環境下如何維持心理健康方麵,提供瞭非常新穎且實用的見解。作者沒有迴避現代生活帶來的焦慮和信息過載問題,而是直接將心理壓力與生理機能的下降關聯起來進行分析,邏輯非常清晰。書中有一個關於“數字排毒”的章節讓我印象深刻,它提供瞭一套循序漸進的方案,教導讀者如何在不完全脫離網絡社交的前提下,重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與傳統強調打坐冥想的書籍不同,這本書更接地氣,它推薦瞭一些可以在通勤路上、午休間隙就能完成的微型放鬆練習,比如“十分鍾呼吸錨定法”或者“五感捕捉練習”。我嘗試瞭幾種方法後,發現對改善入睡前的“腦內劇場”效應確實有效。更難得的是,書中對“情緒流動性”的探討,指齣壓抑情緒反而會損害健康,提倡以健康的方式釋放負麵能量。總而言之,這是一本緊跟時代脈搏,能真正為當代都市人排憂解難的實用指南,它將深奧的心理學概念轉化成瞭日常可操作的工具箱。
評分我一直認為,好的養生書籍應該能激發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生活美學與自律的藝術:構建你的個性化健康藍圖》正是這樣一本充滿賦能感的書。它幾乎沒有提供任何既定的食譜或運動方案,而是將重點放在瞭“自我覺察”和“係統設計”上。作者的核心觀點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生態係統,所謂的“最佳實踐”必須由自己親手打磨齣來。書中用大量的篇幅講解瞭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個人健康日誌”係統,包括記錄睡眠質量的細微變化、食物對情緒的影響波動,以及運動後的能量恢復麯綫等,幫助讀者從海量數據中提煉齣最適閤自己的規律。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積極嚮上,充滿瞭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我潛能的鼓勵,讀起來讓人備受鼓舞,想立刻開始著手整理自己的生活。它教授的不是“怎麼做”,而是“如何思考”,教你成為自己健康旅程的首席設計師。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在於,它徹底打破瞭我對“被動接受健康指導”的依賴,讓我真正學會瞭傾聽身體的“私語”並據此調整策略,是一本啓發性極強的工具書。
評分《藥食同源的邊界:關於滋補品的科學界定》這本書,以一種極為審慎和批判性的態度,對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被神化的“超級食物”進行瞭細緻的剖析。作者似乎花瞭大量精力去查閱瞭大量動物實驗數據和臨床觀察報告,試圖為那些流傳甚廣的“包治百病”的食物定下科學的界限。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個體差異”時的嚴謹性,比如它會詳細列齣某一類滋補品(比如阿膠或某些菌菇)在不同性彆、不同年齡段人群中的潛在影響,甚至會提及服用的禁忌病癥。這種細緻入微的描述,讓人在決定是否進補時,能夠更加清醒和負責。它並非全盤否定傳統食補的價值,而是強調“對癥下藥”的重要性,避免瞭盲目跟風帶來的資源浪費和健康風險。書中對於如何辨識市麵上魚目混珠的保健品也提供瞭很多實用的鑒彆技巧,比如如何通過觀察成分錶和生産工藝來判斷産品的真實價值。閱讀完後,我對許多過去深信不疑的“養生常識”産生瞭更深刻的思考,明白真正的健康建立在理性和適度之上,而非迷信和誇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