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田口護的咖啡衝泡秘訣
定價:48.00元
作者:(日) 田口護
齣版社:中國民族攝影藝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22083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日本精品咖啡協會會長田口護先生以自己的咖啡店“CafeBach”為參考題材,毫無保留地將他45年的咖啡生涯經驗公開於《田口護的咖啡衝泡秘訣》。2、從咖啡店所需工具介紹、咖啡豆的選擇,到店內機械的保養、保養後容易齣現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從咖啡店內的座位設置、吧颱設置,到良好的工作流程循環細節到服務員待客要領等。3、為開店人士或有開店打算的讀者提供瞭專業的咖啡店開店參考指南。會使讀者受益匪淺。
內容提要
《田口護的咖啡衝泡秘訣》由日本精品咖啡協會會長田口護先生主編。書中深度介紹瞭咖啡、咖啡豆以及衝泡和飲用方法等知識。從選材、烘焙、研磨到衝泡和品嘗均給齣瞭非常專業的指導意見,同時還介紹瞭許多有關咖啡的小知識、多種咖啡豆的原産地以及*的咖啡品牌,可供咖啡愛好者以及計劃開店的人士參考和學習。
目錄
作者介紹
田口護(Taguchi mamoru),1938年齣生於日本北海道劄幌市(一個擁有北海道數一數二的鍋爐設備公司的城市),在六男三女中排行第九。從北海道高中畢業後升入國學院大學深造,後與好配文子結婚,婚後在現居住地開瞭“巴哈咖啡館”。1972年開始自行烘焙咖啡豆,迄今為止訪問過60多個咖啡生産國以及歐美等國。自2009年起,擔任日本精品咖啡協會副會長。著有《專傢指導的講究咖啡》《咖啡品鑒大全》等。
文摘
序言
從裝幀設計和排版來看,這本書也透露著一種陳舊感。圖片質量不高,而且大量使用瞭一些看起來年代久遠的咖啡設備照片,這讓我懷疑這本書的內容是否經過瞭近幾年的更新。例如,在討論電動磨豆機時,提到的型號似乎都是好幾年前的主流産品,對於現在市場上層齣不窮的、擁有更精確微調功能的磨豆機,它幾乎沒有提及。這種信息滯後,對於追求技術前沿的讀者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此外,全書的語言風格偏嚮於一種平鋪直敘的說明文,缺乏任何能夠激發讀者熱情的魅力和感染力。一本關於熱愛的飲品的書,讀起來卻像是在閱讀一份枯燥的操作手冊。如果作者想真正將他的“秘訣”傳授給新一代的咖啡愛好者,首先應該讓內容和呈現方式與時俱進,而不是將一些過時的知識點,用一本看起來不太精緻的書本包裝起來。
評分說實話,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水”。大量的篇幅被用來描述如何選擇“好的水”,比如TDS值應該在多少,軟硬度如何。這本身固然重要,但作者似乎把“好水”的重要性拔高到瞭一個不閤理的程度,仿佛隻要水質一齣問題,無論你的技術多高超,咖啡都會變得索然無味。我試著按照書裏對水的苛刻要求去配製“完美水”,說實話,對我日常飲用的水質並沒有帶來翻天覆地的改善,也許是我對水質的敏感度不夠,但更可能是這本書誇大瞭水質對最終風味的影響邊界。更讓我不解的是,對於器具的介紹也顯得非常膚淺,無非是列舉瞭幾種常見的濾杯,然後用非常籠統的語言描述它們如何影響流速。沒有對不同品牌、不同材質濾杯的細微差異進行深入的對比分析,比如陶瓷、金屬和塑料濾杯在保溫性和萃取均勻性上的具體錶現差異,這些都是我真正想瞭解的實操細節。這本書更像是咖啡器具和基礎知識的“大眾點評”,而不是一本深挖技術細節的專業書籍。
評分這本所謂的“秘訣”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完全就是一本關於咖啡粉粗細、水溫控製的入門級指南,如果你對咖啡已經有一點點瞭解,比如知道意式濃縮和手衝的區彆,那麼這本書裏的大部分內容你早就知道瞭。我原本以為會有些獨傢、不為人知的烘焙或萃取技術,結果翻來覆去都是那些教科書式的知識點。舉個例子,關於研磨度的描述,它用瞭非常多的篇幅來解釋“太粗瞭水流太快,太細瞭水流太慢”,這種級彆的講解,對於一個真正的咖啡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對時間的浪費。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根據特定産區的豆子特性來微調研磨麯綫,或者討論一些前沿的萃取理論,比如TDS的精確計算與目標值的設定。這本書的深度,頂多也就是一個咖啡館新手培訓材料的水平,想要從中挖齣什麼“護”級彆的秘訣,純屬癡人說夢。它的結構也相當鬆散,前後內容重復率很高,感覺像是在湊字數。如果你指望通過它來質的飛躍,那不如把錢省下來,去買一袋好豆子,自己多試驗幾次,收獲會大得多。
評分我對於這本書在“品鑒”部分的描述感到非常失望。它花瞭大量的篇幅來講解如何分辨酸、甜、苦,但是所有的描述都停留在非常基礎的層麵,比如“好的酸應該像水果的酸,不刺喉”,這種描述,任何一個喝過一杯閤格手衝咖啡的人都能理解。我期待的是更高級彆的風味詞匯和感官分析框架,比如如何區分酒石酸、檸檬酸和蘋果酸在口中的具體感受,或者如何通過嗅覺辨識齣不同類型的烘焙缺陷帶來的異味。這本書似乎是寫給那些剛剛接觸咖啡,連基礎風味詞匯都還不熟悉的人群。對於有一定基礎,渴望提升品鑒水平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幫助極其有限,更多的是一種基礎詞匯的復習,而不是深入訓練。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在品鑒能力上沒有獲得任何實質性的提升,依然停留在“好喝”和“不好喝”的初級階段。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溫和,達到瞭近乎催眠的程度。作者似乎極力避免任何具有爭議性或需要讀者進行深度思考的觀點。它總是給齣最安全、最主流的做法,然後用一種非常謙遜的語氣告訴你“你可以試試看”。這種“萬金油”式的建議,在麵對全球咖啡風味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的今天,顯得格外保守和無力。我嘗試用書裏推薦的“黃金比例”——比如固定的粉水比和萃取時間——來衝泡我新買的一款帶有復雜花香的耶加雪菲豆子,結果成品風味寡淡,完全沒有展現齣豆子應有的潛力。這讓我意識到,對於高品質的精品咖啡豆,固定的參數是行不通的,必須根據豆子的密度、烘焙度和新鮮度進行即時調整,而這本書恰恰缺乏這種“臨場應變”的智慧傳授。它提供的隻是一個起點,而不是到達終點的路綫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