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念念不忘的川菜
定價:35.00元
作者:甘智榮
齣版社:新疆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72660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在分門彆類地介紹多道經典川菜、傢常川菜以及川味小吃的基礎上,為每道菜例配備瞭其來曆、菜例說明等內容,讓讀者在閱讀中得到情感的共鳴,在美味中體驗舌尖上的川菜魅力,享受生活的樂趣。
目錄
Part1 以食之名,與川菜來場麻辣之約
走進川菜和它的世界 /002
我所瞭解的川菜 /002
調味品是川菜的靈魂 /004
豐富多變的味型 /006
約會川菜,餐廳or傢裏 /009
如果你恰好就在四川 /009
倘若你更愛自己做的美味 /014
Pass瞭1、2,你還可以這樣選 /014
這樣吃川菜,不用擔心會上火 /015
吃川菜需分先後順序 /015
餐後搭配一些水果 /015
吃麻辣菜肴,主食不可少 /015
不愛重口味,少放麻和辣 /016
吃麻辣火鍋要多配蔬菜 /016
搭配一些飲品 /016
不圖熱辣,稍微放一放 /017
適可而止,餐量有節 /017
放些中藥更健康 /017
Part2 經典湘菜,獻給老派饕客的禮物
迴鍋與迴味的記憶 /020
尖椒迴鍋肉 /020
醬香迴鍋肉 /022
迴鍋牛筋 /023
麻婆的味道江湖 /024
麻婆豆腐 /024
麻婆山藥 /027
到底是宮爆,還是宮保? /028
香辣宮保雞丁 /028
宮保豆腐 /031
這酸爽,真夠味兒 /032
酸菜煮魚 /032
酸菜小黃魚 /034
酸菜炒飯 /035
閑言碎語話“水煮” /036
水煮牛肉 /036
香辣水煮魚 /039
麻辣水煮花蛤 /040
沒有魚的魚香味兒 /042
川味魚香肉絲 /042
魚香茄子燒四季豆 /044
魚香金針菇 /045
意想不到的“怪味” /046
麻辣怪味雞 /046
怪味排骨 /048
怪味雞絲 /049
濃縮的乾煸滋味 /050
乾煸芹菜肉絲 /050
乾煸肥腸 /052
乾煸茄條 /053
戀上一隻“鍋” /054
麻辣牛肉火鍋 /054
紅湯酸菜魚火鍋 /056
豆花雞 /057
乾鍋五花肉娃娃菜 /059
說不盡的“冷”誘惑 /060
腐乳涼拌魚腥草 /060
棒棒雞 /062
夫妻肺片 /063
椒麻雞片 /065
Part3 留點時間,用傢常味兒分享快樂
韆滋百味一手“拌” /068
酸白菜 /068
涼拌摺耳根 /070
泡綠豆芽 /071
野山椒杏鮑菇 /072
口水雞 /074
香蔥紅油拌肚條 /075
紅油蹄筋 /076
無骨泡椒鳳爪 /078
麻醬拌牛肚 /079
熗羊腰片 /080
紅油皮蛋拌豆腐 /081
醋香芹菜蜇皮 /083
傢常小炒總難忘 /084
宮保年糕 /084
鍋巴芋仔 /086
豆豉香炒辣椒 /087
老乾媽孜然蓮藕 /088
雙椒炒茭白 /090
乾煸茶樹菇 /091
豆豉刀豆肉片 /092
螞蟻上樹 /094
金針菇炒肚絲 /095
香乾迴鍋肉 /096
辣白菜炒肥腸 /097
熏臘肉炒杏鮑菇 /098
傢常臘豬耳 /099
泡椒爆豬肝 /100
醬爆腰花 /101
川香辣子雞 /103
乾煸麻辣雞絲 /104
歌樂山辣子雞 /105
彩椒炒鴨腸 /106
雙椒孜然爆牛肉 /107
惹人川香“燒”齣來 /108
川味豆皮絲 /108
風味柴火豆腐 /110
紅油腐竹 /111
醬燜四季豆 /112
東坡肉燒鼕筍 /113
麻辣豬尾 /115
醬汁豬蹄 /116
川辣紅燒牛肉 /117
香燜羊蹄花 /118
重慶燒雞公 /119
五香醬鴨 /120
雞翅燒豆角 /121
臘魚燒五花肉 /122
美味醬爆蟹 /124
豆瓣醬燜紅衫魚 /125
川味湯水,也彆有溫情 /126
香辣水煮蝦丸 /126
外婆片片魚 /128
蘿蔔水芹豬骨湯 /129
川味蹄花湯 /130
酸湯牛腩 /131
金湯肥牛 /132
鬍蘿蔔燉羊排 /133
酸湯魚 /134
麻辣豆腐魚 /136
黃芪水煮魚 /137
金湯水煮魚片 /138
豆花魚片 /139
相聚有時,怎可少瞭火鍋 /140
經典麻辣火鍋 /140
酸筍豬肘火鍋 /142
酸菜豬蹄火鍋 /143
紅湯牛肉火鍋 /144
羊肉火鍋 /145
香辣雞肉火鍋 /146
開胃魚火鍋 /147
鴨血豆腐火鍋 /148
豆花魚火鍋 /149
酸湯魚頭火鍋 /150
香辣蟹火鍋 /151
Part4 翻山越嶺,隻為吃到地道川味小吃
就這樣遇見你 /154
龍抄手 /154
金銀絲麵 /154
甜水麵 /155
擔擔麵 /155
傷心涼粉 /155
豆花飯 /156
賴湯圓 /156
鍾水餃 /156
痣鬍子龍眼包子 /157
鍋 魁 /157
三大炮 /158
糖 畫 /158
油 茶 /158
冒 菜 /159
串串香 /159
原來美味是這樣齣爐的 /160
鍾水餃 /160
香炸春捲 /162
川味花捲 /163
玻璃燒麥 /164
泡椒鳳爪 /165
風味炒涼粉 /166
金沙玉米 /168
油條豆腐腦 /169
自製牛肉乾 /170
川味醬牛肉 /171
椒麻鴨下巴 /172
川香涼麵 /173
甜水麵 /174
川味炒麵 /177
燃麵 /178
川味酸菜炒麵 /179
肥牛麻辣麵 /180
酸湯水餃 /181
擔擔麵 /182
炒涼粉 /183
香辣粉絲 /184
作者介紹
甘智榮烹飪大師,名菜品鑒顧問。甘智榮師傅專業造詣深厚,從事烹飪工作多年,精通粵、川、魯、湘、贛、閩等諸多菜係美食的烹調,擅長冷熱菜製作、食品雕刻、麵點工藝,特彆是對新派菜品的研發天賦,能將當前盛行的刀工技法、調味工藝及烹飪技法組閤。
文摘
序言
從整體的排版和設計感上來說,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一本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川菜的色彩非常濃烈,紅亮的辣椒油,翠綠的蔥花香菜,配上潔白的米飯或麵條,本身就是一幅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麵。如果這本書在攝影上能做到極緻,光綫運用得當,能夠真實還原菜肴的誘人質感,那它在我的書架上一定會占據一個非常顯眼的位置。我希望它的裝幀結實耐用,因為我可能會把它翻得非常舊,邊角磨損,甚至沾上油漬和醬汁——這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勛章。我更喜歡那種敘事性的介紹,而不是冷冰冰的指令,比如講述某道菜背後的“江湖”故事,或者某個特定調料産地的風土人情。這能讓我在學習製作的過程中,多一份情感的投入和對地域文化的理解。總而言之,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的不隻是食譜,更是一種深入理解和熱愛川菜文化的渠道,讓我對“念念不忘”這個主題産生更深層次的共鳴,成為我廚房裏一本永不過時的經典。
評分我這個人有個習慣,買烹飪書,不會隻看那些大菜硬菜,反而是那些“素菜”和“小吃”更能體現一個菜係的精髓。川菜的素菜,比如迴鍋萵筍、乾煸四季豆,看似簡單,要做到“乾香入味”卻極考驗功力。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花大量的篇幅介紹如何處理素菜的“乾度”和“脆度”。此外,作為四川人的日常,小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擔擔麵、甜水麵、抄手、鍾水餃……這些街頭巷尾的美味,往往是衡量一個廚師真本事的試金石。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對於麵皮的筋道處理、對於調料碟的配比有著獨到的見解。特彆是那些用於麵食的紅油、蒜水和芝麻醬的配方,如果能做到精確到剋,那簡直是太棒瞭。我深信,一個真正好的川菜師傅,其功力一定體現在這些細節之處。如果這本書僅僅停留在“麻辣”的錶麵,那它和其他書沒什麼區彆。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我一打開就聞到空氣中彌漫著花椒香氣,那種身臨其境的烹飪體驗,那種能讓我每一次嘗試都有新發現的深度解析。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胃口大開,光是“念念不忘的川菜”這幾個字,就勾起瞭我對麻辣鮮香的無盡遐想。我一直覺得,川菜的魅力就在於它那韆變萬化的味型,從一菜一格到百菜百味,每一種搭配都充滿瞭驚喜。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我領略那些地道的傢常川味,不僅僅是那些大館子裏常見的招牌菜,更想看到那些藏在市井巷弄裏的獨門秘籍。比如,紅油抄手那種紅油的香氣是如何調配齣來的?水煮肉片那種“麻而不澀,辣而不燥”的口感是如何通過火候和選料達到的?我希望作者能在介紹菜譜的同時,也能分享一些關於食材處理的小竅門,比如花椒和辣椒的選擇、豆瓣醬的陳化程度對味道的影響等等。如果能配上精美的圖片,那就更完美瞭,畢竟“色香味”俱全,眼睛先飽福瞭,做齣來的菜纔更有動力去嘗試。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挖掘川菜背後的文化故事,講述這些菜肴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演變的,那就更具深度瞭,讓人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裏麵究竟收藏瞭哪些讓我“念念不忘”的美味絕學。
評分拿到這本厚厚的烹飪書籍,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散發齣來的那種樸實的煙火氣,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米其林”架子。我是一個對烹飪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平日裏最喜歡挑戰那些看似復雜實則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菜肴。我對川菜的理解,停留在“辣”這個標簽上,但深知這隻是冰山一角。我更關注的是那些需要精細調味的“復閤味型”,比如魚香、怪味、傢常味等等,這些味型的平衡感是衡量一道川菜是否正宗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分辨不同等級的泡椒和藤椒,教我如何掌握炒糖色時火候的微妙變化,以免一不小心就炒成瞭焦糖。而且,川菜的靈魂往往在於“油”,那些紅油的製作過程,到底是用哪幾種香料熬製的?冷油下鍋還是熱油潑香?這些細節決定瞭最終的風味走嚮。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針對不同烹飪場景的替代方案,比如沒有傳統石臼如何製作糍粑辣椒,或者使用普通食用油如何模擬齣菜籽油的醇厚感,那對於廣大的傢庭廚師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廚房裏最可靠的“川菜指南”,讓我在傢也能做齣媲美蒼蠅館子的地道味道。
評分說實話,市麵上的川菜譜子太多瞭,很多都是簡單地羅列食材和步驟,讀起來枯燥乏味,做起來也常常失之毫厘,謬以韆裏。我這次選擇這本《念念不忘的川菜》,是衝著它名字裏蘊含的那種執著和對味道的堅持去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種“匠人精神”的體現,而不是快餐式的教學。比如,對於那些需要長時間煨製的湯底,作者是否能分享一些快速提味的小妙招,或者解釋一下傳統做法中為什麼需要漫長的時間投入?我特彆想學習如何製作那些“重口味”但又迴味無窮的菜式,比如毛血旺或者夫妻肺片。這些菜肴的復雜性不在於某一個步驟的難度,而在於幾十種佐料的和諧共存。我特彆看重書籍中對“刀工”和“火候”的論述,因為在川菜烹飪中,食材的形狀直接影響到味道的吸收,而火候的掌控則決定瞭食材的口感是酥脆、軟糯還是彈牙。如果書中能配有專業的廚師講解這些技術要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那種“鍋氣”的産生過程,那我就感覺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總之,我渴望從這本書中汲取到一種對傳統烹飪技藝的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