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鲜粥 小菜精选1588例
定价:19.90元
作者:生活彩书堂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64685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粥”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不但具有调剂口味、平衡膳食的独特作用,而且也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食疗佳品。本书所选粥品均经过营养专家的精心挑选,不但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还具有保健、美容、塑身、疗疾等多重功效。本书所选粥品绵软可口,味道醇厚,鲜香滋润,百喝不厌。本书所选粥品用料简单、购买方便。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鲜粥 小菜精选1588例》的书名倒是挺吸引人的,特别是“1588例”这个数字,让人忍不住想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多少宝藏食谱。不过,我拿到书后,发现它更侧重于传统和家常的做法,对于我这种追求新奇口感和异域风味的读者来说,可能略显保守了一些。比如,我本期待能看到一些结合了东南亚香料或者法式烹饪技巧的粥品创新,或者是用分子料理手法改良的小菜呈现,但这本书里更多的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那些经典搭配,味道自然是没得说的,毕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老味道”。然而,在呈现方式上,比如图片的选择,虽然清晰,但总感觉少了那么点“网红”的诱惑力,不会让人一看就立刻想在朋友圈晒出来的那种感觉。而且,对于食材的深度挖掘,比如不同产地的米种对粥口感的影响、或者某种蔬菜在不同烹饪时间下的营养流失对比等专业知识,这本书并没有深入探讨。它更像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告诉你怎么做,而不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会更好吃、更健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极好的入门指南,但对于有一定烹饪基础,想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再翻阅其他更专业或更具创新性的书籍来做补充。总体而言,它扎实,但缺乏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有一种奇特的“年代感”,拿到手上沉甸甸的,封面配色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九十年代初期出版物的味道,虽然这可能不是作者的本意,但确实影响了初次阅读的观感。内容方面,它最大的特点是“大而全”,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基础款粥品和小菜组合。我尝试复刻了几道“功夫粥”,比如需要长时间煨制的皮蛋瘦肉粥,它的火候控制要求描述得非常模糊,仅仅用“慢炖至米粒开花”来概括,这对于新手来说,到底要花多少时间、火苗要多小才算合适,完全没有量化的标准,靠的完全是经验积累,这让依赖精确指导的读者感到无所适从。而且,很多小菜的配料表看起来像是为了凑数量而堆砌上去的,比如明明是一道简单的醋溜土豆丝,配料表里却罗列了十几种调味料,让人感觉过于繁复,与“快手小菜”的主题背道而驰。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在于它记录了某个时期大量的地方风味,但它作为一本面向当代读者的食谱,在操作指导的清晰度和对现代生活节奏的适应性上,确实有提升的空间。
评分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集中精力研究了《鲜粥 小菜精选1588例》中关于“滋补类粥”的章节。这本书对传统滋补食材的运用上展现了扎实的传统知识,比如红枣、枸杞、山药这些经典搭配的用量比例,写得非常地道和讲究,确实体现了老一辈人对食材药性的理解。然而,它在“小菜”的创新性上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在“凉拌菜”的部分,我几乎找不到任何超越基础麻酱、蒜泥调味的尝试,没有引入任何发酵类酱汁(如韩式辣酱或日式柚子醋)的组合,这使得小菜的口味层次感相对扁平。更令人遗憾的是,本书对如何利用高压锅或电饭煲等现代厨具来缩短粥的烹饪时间,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智能优化”方案。它似乎固执地坚持着文火慢熬的传统路径,这对于忙碌的现代上班族来说,意味着这些“精选”的美味只能束之高阁。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档案”,记录了过去的做法和风味,但在“面向未来厨房”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上,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固步自封了。
评分说实话,当我翻开这本厚厚的《鲜粥 小菜精选1588例》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它那种扑面而来的“实用主义”气息。这本书的设计风格极其务实,没有太多花哨的排版或者复杂的艺术插图,更像是祖母传下来的那本被翻阅了无数次的食谱集。里面的字号大小和间距都非常舒服,方便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时候也能迅速找到需要的步骤。我试着做了几个小菜,比如那个据说能健脾开胃的腌萝卜,步骤写得非常详尽,连放盐的量都给出了克数,这种精确度对于我这种“半吊子”厨娘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季节性的食材介绍非常到位,明确指出了哪些小菜适合夏天吃,哪些适合冬天滋补,这种贴合生活的指导比那些泛泛而谈的食谱要有价值得多。不过,书中对一些非常见食材的处理方法介绍得相对较少,如果我一时买不到书里提到的某种地方特产的菌菇或香料,就只能自己摸索替代品,这多少会打断烹饪的连贯性。总的来说,它是一本让你安心、可靠的厨房伴侣,但如果你期待的是米其林级别的精细流程,那可能会感到内容有些“接地气”过头了。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会比较苛刻一些,因为我关注的重点是“系统性”和“进阶指导”。《鲜粥 小菜精选1588例》收录的例数固然惊人,涵盖了从清粥到八宝粥、从素炒到红烧的广泛范围,但其结构上的跳跃性让我感到困惑。例如,在一章关于“海鲜粥”的介绍中,紧接着就是一节“客家腌菜的做法”,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似乎不够紧密,阅读体验上缺乏流畅的过渡。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更科学的分类系统,比如按照“营养功效分类”、“主要食材分类”或者“烹饪技法分类”来组织内容,这样检索起来会更有效率。此外,书中对于“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配方”这部分着墨太少。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哪些粥品中的淀粉含量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小菜中的钠含量偏高?这类健康警示和改良建议,本书几乎没有涉及,这在现代健康饮食趋势下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菜谱数据库,而非一本有深度的饮食指导手册,缺乏将食谱提升到“饮食哲学”层面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