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廚房甜點午茶書:妍希老師的38道美味、無負擔、暖心下午茶甜點食譜

我的小廚房甜點午茶書:妍希老師的38道美味、無負擔、暖心下午茶甜點食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妍希,王正毅 著
圖書標籤:
  • 甜點
  • 下午茶
  • 烘焙
  • 食譜
  • 無負擔
  • 妍希老師
  • 傢常甜點
  • 新手友好
  • 健康甜點
  • 小廚房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ISBN:978751704514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167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 112
字數:99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掌握美味關鍵,自傢小廚房也能簡單做齣高人氣、好吃的甜點。無論你是一個人、兩個人,姐妹淘或者小傢庭,不用走齣門,在傢也能享受咖啡館的愜意時光

  2、吃不完的吐司,搖身一變就成瞭美味的法式吐司;高油脂的麵包配上清爽的餡料,平衡瞭熱量與美味;火爆朋友圈的冰淇淋盆栽其實很簡單……


內容簡介

  本書由來自颱灣的著名烘焙大師陳妍希所著,她將個人對料理獨到的品味與見解,和她同各類甜點相處20多年的經驗,用簡潔細膩的語音和生動多彩的照片嚮讀者展現齣來,不僅教授讀者可以在傢製作豐富多彩的茶點,還可以讓讀者在傢就能享受輕鬆浪漫的品質生活。


作者簡介

  陳妍希,甜點比賽評委,具有20年的烘焙經驗。

  來自一個對美食有高度品味的料理傢族,自幼在廚房裏跟進跟齣,自然熏陶齣挑剔的品味與高超的手藝。妍希老師大學畢業後,進入雜誌社擔任美食編輯,由於無法澆熄對烘焙的熱情,她曾開設一傢英式小茶屋,供應各種“神仙級”糕點,口耳相傳之下,烘焙美名不脛而走。

  曾任《做點心過生活》節目主持人,先為明曜百貨親子館甜點老師,Yamicook廚藝教室請師,“燉物小食堂”女主人。


目錄

配方簡單,卻是撼動人心的美味 002

午茶前的基本烘焙工具 008

PART 1 夢幻吐司

Colunm吐司不可口瞭,怎麼辦? 012

蜜糖吐司 014

法式吐司 016

麵包布丁 018

法式咬咬奶酪三明治 020

法式吐司棒 022

PART 2 人氣美味鬆餅

Column鬆餅的配方都一樣麼? 026

美式鬆餅 028

舒芙蕾厚鬆餅 030

布魯塞爾鬆餅 032

列日鬆餅 034

香蕉冰淇淋鬆餅 036

PART 3 簡單做蛋糕

Column 做齣好吃的蛋糕,選材很重要 040

杯子蛋糕 042

法式鹹蛋糕 044

煎鍋蛋糕 046

奶酪蛋糕 048

戚風蛋糕 050

PART 4 自己做下午茶點

Column 好吃點心的靈魂在奶油 054

冰淇淋盆栽 056

貝果 058

英式司康 060

佛卡夏 062

橙酒舒芙蕾 064

肉桂捲 066

PART 5 自製美味早午餐

Column 自製早午餐,如何平衡美味與熱量? 070

凱撒沙拉 072

花生醬牛肉漢堡 074

帕尼尼 076

歐姆蛋 078

可頌三明治 080

熱壓磚餅 082

PART 6 午茶時間

Column 好喝的飲品,療愈疲纍的身心 086

美味巧剋力飲 088

瑜伽茶 090

印度香料奶茶 092

俄羅斯果醬茶 094

蜂蜜奶茶 096

陽光香草茶 098

法式咖啡牛奶 102

奇異果冰沙 104

草莓柳橙冰沙 106

草莓冰棒 108


前言/序言


《舌尖上的異域風情:環球街頭小吃探秘之旅》 引言:一場味蕾的冒險 你是否厭倦瞭韆篇一律的下午茶點心?是否渴望一場味蕾的冒險,將你帶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感受那份最地道、最熱烈的街頭煙火氣?《舌尖上的異域風情:環球街頭小吃探秘之旅》並非一本甜點製作指南,它是一份誠摯的邀請函,邀請你放下精緻的餐具,挽起袖子,潛入那些充滿活力、香氣四溢的異國街頭巷尾,去發現隱藏在市井之中的美食傳奇。 本書將帶你穿越五大洲,深入探訪那些不被高端餐廳菜單收錄,卻在當地人心中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的街頭美食。我們聚焦的不是烤箱裏的精細烘焙,而是爐火上的激情碰撞,是油鍋裏的金黃飛濺,是攤販的吆喝聲中蘊含的獨特風味密碼。 第一章:亞洲的香料迷宮——從街邊攤到文化符號 亞洲,無疑是街頭小吃的發源地和集大成者。這裏的食物充滿瞭層次感和衝擊力,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卻又和諧共存。 東南亞的熱帶狂想麯: 我們將首先抵達泰國曼榖的霓虹燈下。忘記那些連鎖店的齣品,我們的目標是那些用簡易推車製作的芒果糯米飯(但我們關注的是其製作環境和曆史,而非食譜本身)。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探究泰式炒河粉(Pad Thai)的“鍋氣”——那種隻有在極高溫下纔能産生的焦香,以及它如何從貧民食物一躍成為國傢名片的過程。在越南,我們會聚焦於法棍三明治(Bánh Mì)的文化融閤,探究法式殖民曆史如何在酥脆的麵包、醃製的肉類和清爽的香菜中得到完美的體現。我們不僅品嘗,更要理解其背後的曆史沉澱。 東亞的煙火哲學: 在日本,我們避開米其林星級壽司店,轉而追尋大阪路邊攤上翻轉的章魚小丸子(Takoyaki)。重點解析麵糊的配方哲學,以及那份“外焦裏嫩”的口感如何依賴於精準的翻轉技巧和極高的製作效率。在韓國,我們探討辣炒年糕(Tteokbokki)如何從戰爭時期的救濟食品,蛻變為年輕人夜宵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火辣元素。書中的重點在於分析其核心醬料——韓式辣椒醬(Gochujang)的發酵工藝和地域差異。 南亞的深度體驗: 印度街頭充斥著令人目眩神迷的香料。我們不討論製作復雜的咖喱,而是深入研究印度烤餅(Samosa)的起源,以及在不同邦(如拉賈斯坦邦和旁遮普邦)中,其內餡和蘸醬(Chutney)的微妙變化。重點描述街頭製作的油炸過程如何影響其酥脆度。 第二章:歐洲的傳統與創新——曆史的饋贈 歐洲的街頭小吃往往帶有更強的地域性和曆史印記,它們是古老技藝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延續。 地中海的陽光味道: 在希臘,我們將聚焦於鏇轉烤肉(Gyros)。這不是簡單的烤肉,而是關於肉類醃製時間、垂直烤製角度對口感的影響的科學探討。在意大利的羅馬街頭,我們會探訪那些販賣炸丸子(Supplì)的小攤,分析其米飯的粘閤劑選擇(通常是馬蘇裏拉奶酪)以及油炸的溫度控製,以確保內部的餡料能夠完美融化。 中歐的硬核力量: 德國的香腸文化是街頭美食的代錶。我們重點研究咖喱香腸(Currywurst)的靈魂——那份特製的番茄咖喱醬的配比哲學,以及它如何成為柏林戰後重建時期快速、經濟的能量來源。在法國,我們不會關注馬卡龍,而是深入到比利牛斯山脈附近,探究傳統可麗餅(Crêpe)的薄度極限及其製作用的特製平鍋(Billig)。 第三章:美洲大陸的融閤與爆發——新世界的味道 美洲的街頭小吃是移民文化碰撞齣的火花,充滿瞭自由和大膽的創新精神。 北美:快餐哲學的起源: 在美國,我們會繞開連鎖店,去探尋芝加哥深厚的熱狗(Hot Dog)文化,特彆是關於“番茄醬禁忌”背後的社會學解讀,以及不同肉腸的煙熏工藝。在墨西哥城,我們將深入塔可(Taco)的“玉米餅”(Tortilla)世界,分析傳統Tacos al Pastor(牧羊人塔可)中,菠蘿汁在醃製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烤肉刀的專業角度對肉片厚度的影響。 南美的熱烈奔放: 巴西的街頭充滿活力。重點解析奶酪麵包(Pão de Queijo)中,木薯粉(Tapioca Starch)與奶酪的完美結閤如何形成其獨特的“拉絲”效果,以及它與巴西咖啡文化的緊密聯係。 第四章:非洲與大洋洲的原始魅力——土地的饋贈 這些地區的街頭小吃常常與當地的農作物和烹飪傳統緊密相連,展現瞭最質樸的烹飪智慧。 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廣場,我們會分析蝸牛湯(Babbouche)是如何在復雜的香料組閤中,達到既藥用又美味的平衡。在南非,我們將瞭解“Bunny Chow”(麵包碗)——一個在南非印度裔社區誕生的獨特食物,探討其內部挖空麵包和醬汁的份量學。 結語:旅行的意義,在於每一口煙火氣 《舌尖上的異域風情》的目的,不在於教你如何復製這些味道,而在於讓你理解這些味道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地理和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每一份街頭小吃,都是一個微型的文化樣本,承載著無數攤販的汗水、世代相傳的技藝,以及一個城市最真實的心跳。翻開本書,你將開始一場不依賴於食譜的環球旅行,用你的雙腳丈量街道,用你的味蕾解讀世界。這不是一本關於製作甜點的書,它是一本關於“如何品嘗世界”的深度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嘗試著做瞭其中的幾款餅乾,發現它們的配方結構非常嚴謹,即便是烘焙新手也能很快上手。讓我驚喜的是,配方中很多對食材的選取和處理都有非常細緻的說明,比如關於黃油的軟化程度,或者麵粉過篩的必要性,這些看似微小的步驟,卻直接影響瞭最終的成品口感。我以前嘗試過一些網絡上的食譜,常常因為細節模糊而失敗,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特彆是對於那些需要長時間發酵或冷藏的甜點,書裏給齣瞭非常明確的時間參考和狀態描述,這種精確度讓人信心大增。成品齣來的酥鬆度和甜度都達到瞭我心中理想的標準,完全不像有些食譜那樣,甜得發膩或者口感乾澀。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沒得說,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被那種溫暖、清新的感覺吸引住瞭。封麵上的插畫風格非常治愈,色彩搭配柔和得恰到好處,讓人一看就覺得製作甜點是一件非常放鬆和享受的事情。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留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擁擠,而且照片的質感非常棒,每一個步驟圖都拍得清晰明瞭,光影處理得非常專業,仿佛能聞到圖片中散發齣來的香氣。而且,書的紙質摸起來也很舒服,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這讓我更願意經常翻閱它,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閣。細節之處見真章,從設計到印刷,都能感受到作者和齣版方在用心對待這本書,這對於一本食譜來說,是建立信任感的第一步。

評分

從內容深度來看,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菜譜集閤”,它更像是一本烘焙哲學的探討。作者在介紹每款甜點時,會穿插一些關於“為什麼這樣做”的解釋,而不是簡單地羅列原料。比如,她會提到不同糖類對甜點結構的影響,或者溫度控製在某個範圍內的科學依據。這種知識性的補充,讓我不僅僅是學會瞭“做什麼”,更理解瞭“如何控製結果”。這對於想要提升自己烘焙技藝的人來說,價值非常高。它引導我去思考食材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機械地遵循指令。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我在實踐中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

這本書的“暖心”主題貫穿始終,這種感覺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每款甜點的名字和搭配建議體現齣來的。比如,那些適閤搭配特定茶飲的組閤介紹,或者在不同季節推薦製作的甜點類型,都讓人感受到一股溫馨的人情味。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親切的鄰傢烘焙師在和你分享她的下午茶時光。翻閱時,我仿佛能想象到一個陽光透過窗簾灑進廚房的場景,空氣中彌漫著香草和焦糖的混閤氣息。這種氛圍的營造,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製作甜點的過程本身,就成瞭一種享受和療愈。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無負擔”這一概念的貫徹上。我一直很擔心製作甜點會攝入過多的糖分和反式脂肪,但這套食譜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似乎非常推崇使用天然的甜味來源,並且在油脂的使用上也做瞭很多巧妙的替代和優化,比如用酸奶或者特定果泥來增加濕潤度,減少黃油的用量。我做瞭幾款相對清爽的慕斯,它們入口即化,完全沒有傳統法式甜點那種厚重的負擔感,但風味卻絲毫不打摺,甚至因為層次更清晰而更耐人尋味。這種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不用過多擔心熱量的心態,是我非常欣賞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