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编家常菜谱2000例(附光盘) | 作者 | 双福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064875 | 出版日期 | 2010-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24开 | 商品重量 | 0.640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精选大众*吃的经典家常菜,将菜细分为家常凉菜、家常炖补、养生汤、家常小炒、猪肉类、羊肉类、蔬菜类等32大类。更为喜爱寿司、饮品、甜点的时尚人群和重视四季养生的人群编写了专门的食谱。每个菜品均详细介绍了原料、做法和特点,配以彩色成品图,查阅方便,清晰明了,是极好的家庭烹饪指导书。 此外,还为读者精心编写了厨事实用内容,如做菜更好吃的厨房秘技300例、食品安全选购与食用窍门400例等,让您厨艺、厨事、事事通。 全书内容丰富,实例众多,文字科学实用,精美彩印,更特别赠送厨艺绝招Ⅱ实用VCD光盘,让您真正“一册在手,下厨不难”。 |
| 作者简介 | |
| 杨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营养科副主任,青岛市药膳研究会秘书长,山东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毕业,从事临床营养20余年,一直致力于疾病的营养治疗和饮食预防,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疾病等)的营养治疗有着较丰富 |
| 目录 | |
| PART 1 家常凉菜 蚝油生菜 三丝生莱 凉拌生菜 双耳拌黄瓜 黄瓜拌粉皮 炝黄瓜条 拌番茄黄瓜 黄瓜拌粉丝 洋葱拌番茄 番茄拌菠菜 姜汁菠菜 清香碎油莱 蒜泥蕨莱 蕨菜拌皮蛋 拌合菜 芥油拌合菜 蒜末荷兰豆 金钩荷兰豆 冰爽蜜汁苦瓜 豉茸苦瓜 爽口花生仁 甜脆花生米 炝拌莴笋 三丝绿豆芽 三丁拌咸菜 吞椿干丝 珊瑚藕片 葱油海带丝 温拌银耳干贝 尖椒拌虾皮 芝麻拌嫩茄 蒜泥拌凉粉 珊瑚白菜 糖醋拌三丝 醋熘海米白菜 炝拌土豆丝 PART 2 家常炖补 白果竹丝鸡汤 黄芪莲子鸡汤 蘑菇鸡丁奶油汤 雪菜野鸭汤 银耳鹌鹑汤 椰肉银耳煲鸽汤 鸭血豆腐汤 黄花鱼瘦肉汤 鲫鱼赤小豆汤 苦瓜鲤鱼汤 蛤蜊鲫鱼汤 归芪鲤鱼汤 生姜泥鳅汤 芥菜鱼头汤 鱼头豆腐煲 蒜味豆腐鱼头汤 葱鼓鱼头汤 芙蓉豆腐汤 黄花木耳猪蹄汤 淮杞煲猪手 花生猪蹄汤 粉葛猪蹄汤 猪蹄煮丝瓜豆腐 构杞银耳瘦肉汤 芥菜咸蛋肉片汤 木瓜花生排骨汤 火腿冬瓜汤 冬瓜茯苓蛏肉汤 冬瓜瘦肉汤 冬瓜枸杞汤 枸杞龙眼汤 南瓜莲子汤 莲子安神汤 松花蛋淡菜汤 绿豆芽蚬肉汤 虾仁三鲜汤 PART 3 养生汤 三冬养生汤 香菇冬瓜汤 香菇豆腐汤 番茄蛋花汤 奶油番茄汤 米汤南瓜 魔芋南瓜汤 苦瓜消暑汤 三鲜苦瓜汤 银耳冬瓜汤 火腿冬瓜汤 冬瓜肉丸汤 萝卜粉丝汤 青萝卜汤 胡萝卜生鱼汤 水萝卜片汤 青菜豆腐汤 菠菜豆腐汤 冻豆腐金针汤 海带排骨汤 萝卜排骨汤 山药排骨汤 黄豆芽排骨豆腐汤 雪菜黄鱼汤 紫菜虾皮汤 虾皮菠菜粉丝汤 虾皮萝卜汤 海米白菜汤 海米萝卜汤 时蔬浓汤 蔬菜大酱汤 山药莲子汤 平菇蛋汤 莼菜鸡丝汤 清汤银耳 丝瓜玉米羹 PART 4 家常小炒 韭菜炒鸡蛋 韭菜豆腐皮 油皮炒韭菜 西芹花生米 西芹炒腰果 蒜薹炒鸡蛋 蒜薹炒土豆丝 干烧笋尖 炒蘑菇莴笋 番茄炒鸡蛋 番茄炒山药 鱼吞茄子 酱扒茄子 金沙茄条 酱爆黄瓜丁 玉米笋炒黄瓜 炒洋葱丝 洋葱烩蛋 肉酱菠菜 素炒菠菜 尖椒土豆丝 干煸土豆丝 醋熘三丝 醋熘土豆丝 百合炒芦笋 杂烩鲜百合 油焖三鲜 清爽小炒 清炒木耳菜 肉片炒卷心菜 炒热合菜 虎皮酿椒 椒味荷兰豆 姜丝炒鲜藕 大葱炒木耳 酱炒回锅肉白菜 PART 5 猪肉类 PART 6 牛肉类 PART 7 羊肉类 PART 8 鸡肉类 PART 9 鸭肉 鸽肉 鹌鹑类 PART 10 蔬菜类 PART 11 水果类 PART 12 豆类及豆制品类 PART 13 菌菇类 PART 14 鱼类 PART 15 虾类 PART 16 家常小海鲜 PART 17 家常辣味 PART 18 经典川菜 PART 19 家常粥 PART 20 滋补粥 PART 21 饺子 馄饨 包子 PART 22 家常饼 PART 23 家常面条 PART 24 家常米饭 PART 25 家常快餐 PART 26 开胃甜品 PART 27 时尚饮品 PART 28 美味寿司DIY PART 29 春季菜谱 PART 30 夏季菜谱 PART 31 秋季菜谱 PART 32 冬季菜谱 附录 |
| 编辑推荐 | |
| 32大类1000余种美味家常菜谱,做菜更好吃的300例厨房秘技,食品安全选购的400个实用小窍门,大厨现场演示200余例厨艺绝招。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哇,拿到这本《新编家常菜谱2000例(附光盘)》真的是太惊喜了!我一直想学点实在的家常菜,因为平时工作忙,没那么多时间去研究那些复杂的烹饪技巧,都是随便找个菜谱照着做,结果经常是差强人意。这本菜谱的光盘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以为光盘只是拍一些简单的步骤图,没想到它竟然是视频教学,而且拍摄得非常清晰,厨师的操作手法、火候的掌握、调料的用量,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跟着光盘学了几道菜,比如红烧肉,以前我做的总是油腻腻的,这次跟着光盘的步骤,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家人都赞不绝口!还有鱼香肉丝,光盘里老师一步步教我如何勾芡,如何掌握酸甜辣的比例,味道真的和饭店里的一模一样!以前我总觉得家常菜很简单,但真的做起来却发现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注意的,这本菜谱的光盘就像请了一位私人厨师,随时随地可以向他请教,这简直太方便了!而且,我发现光盘里的讲解不仅仅是教你做菜,还融入了很多关于食材处理、营养搭配的小知识,感觉一边学做菜,一边还在给自己“充电”,非常充实。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光盘里的所有菜都学会,让我的厨艺更上一层楼,以后给家人做饭,再也不会被“做点啥”这个问题难倒了!
评分《新编家常菜谱2000例(附光盘)》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真的很用心,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感觉很舒服。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点明了“家常菜谱”的主题,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打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眼。最让我赞赏的是它的内容编排。2000例听起来数量庞大,但它并没有一股脑儿地堆砌,而是根据不同的菜系、不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方式进行了清晰的分类。比如,有鲁菜、川菜、粤菜、湘菜的经典家常做法,也有针对猪肉、牛肉、鸡肉、鱼虾、蔬菜等主要食材的详细介绍和烹饪技巧。而且,还特别设置了“快手菜”、“宴客菜”、“素食”等专栏,非常人性化。每一道菜都配有精美的实拍图片,光是看着图片就让人垂涎欲滴。图片的大小也很合适,能够清晰地展现菜品的色泽和形态。文字说明更是详细,从食材的准备、处理,到具体的烹饪步骤,再到火候的控制、调味的建议,都写得明明白白,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哪怕是厨房新手,也能跟着做。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经典菜的做法后面,还附带了一些“小贴士”,分享一些经验和窍门,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补充,让菜品做得更完美。
评分《新编家常菜谱2000例(附光盘)》这本书的附带光盘,我得好好夸夸。我一直是个“视觉动物”,看文字菜谱的时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尤其是对于火候、翻炒的力度这些比较难描述的细节。但是,有了这个光盘,一切都变得直观起来。光盘里的视频教学,画面清晰,声音也很清楚,解说员语速适中,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而且讲解得很专业,就像请了个名厨在家指导一样。我最喜欢看的是那些需要技巧的菜,比如怎么把鱼煎得不破皮,怎么让肉丝炒得更嫩滑,怎么调出完美的糖醋汁。光盘里的老师会一步一步地示范,从下锅的时机、翻炒的手法,到最后的勾芡和淋油,每一个细节都拍得清清楚楚,让我一目了然。我感觉自己跟着视频学,比自己摸索进步快多了。而且,光盘里的菜品种类也很丰富,不仅有我平时常吃的家常菜,还有一些稍微有点挑战性的菜肴,但通过视频讲解,感觉也变得容易上手了。我把光盘内容下载到平板电脑里,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个随身的烹饪导师,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东西。
评分我特别喜欢《新编家常菜谱2000例(附光盘)》这本书中关于食材选择和搭配的部分。虽然它以“2000例”作为卖点,但它并没有仅仅停留于“怎么做”,而是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的层面。在介绍很多菜肴时,书中会穿插一些关于食材营养价值的介绍,以及不同食材之间如何搭配能够产生更好的口感和风味。比如,在介绍一道关于海鲜的菜肴时,书中会提到海鲜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但不宜与某些食物同食,以免影响消化吸收。还有一些关于时令蔬菜的介绍,会说明在不同季节选择哪些蔬菜更健康、更美味。这对于我这种平时不太注意这些细节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做菜不只是把食材放进锅里煮熟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做出营养均衡、美味可口的食物。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我通过这本书,学会了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来提升菜肴的整体风味。这让我的烹饪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充满创造性和科学性。
评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新编家常菜谱2000例(附光盘)》里的所有菜肴,但仅凭我目前尝试过的几道,就足以让我对它竖起大拇指了。这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烹饪宝典。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烹饪技巧,比如如何切丝、切丁、切片,如何腌制肉类,如何打芡,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好一道菜,并不是因为火候不对,而是食材处理不到位,或者基础调味没掌握好。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我之前总是把葱姜蒜炒香了就直接下肉,这次看到书中强调了“爆香”的技巧,要用中小火慢慢煸炒,才能激发出葱姜蒜的香味,然后肉下锅后,要大火快速翻炒,锁住肉的水分。这些细微之处,真的太关键了!还有在调味方面,书里不仅列出了基础调味料的用量,还给出了很多调整的建议,比如“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增减糖的用量”,或者“如果喜欢吃辣,可以加入少许干辣椒”。这种人性化的提示,让烹饪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和有趣。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真的非常懂我们这些家庭烹饪者,他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也知道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