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茶经
定价:38.00元
作者:陆羽 等 杨文标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37676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茶经》是我国*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部茶书,在当时就已竞相传抄。《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象置于灶上,奉为茶神。本书除对茶经进行忠实的译注外,更新增了现代的茶知识、茶礼、茶趣、茶保健,让爱茶人士,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士更进一步提高对茶的认识。四色印刷,图片精致,布局优雅,堪称现代茶经,也是人民馈赠亲友的高品质礼品。
内容提要
本书名为《茶经》,实际上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经典著作的合编,为弘扬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茶经》分为十篇:“一之源”,讲述了茶的起源、形状、功用等;“二之具”,讲述了茶叶的采制工具;“三之造”,讲述了茶叶的采摘和制作;“四之器”,讲述了煮茶、饮茶的用具;“五之煮”,讲述了煮茶的方法;“六之饮”,讲述了茶的饮用;“七之事”,讲述了关于茶事的历史记载;“八之出”,讲述了唐代茶叶的八大产区;“九之略”,讲述了采茶、制茶时,依据环境可以省略的器具;“十之图”,讲述了《茶经》的书写和张挂。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的有关茶叶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和饮用等方面的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早、*完备的一部茶学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当然,和茶文化相关的古典著作不止有陆羽的《茶经》,在陆羽之后,也出现了不少阐述茶文化的作品。鉴于此,本书收录了宋代蔡襄所写的《茶录》和黄儒写的《品茶要录》,还收录了明代许次纾的《茶疏》。目录
作者介绍
陆羽(733—804),是唐代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杨文标,现为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云南普洱茶协会常务副会长。2008年,创办华巨臣茶博会,覆盖全国16个区域中心城市,组织策划了中国茶界高峰论坛、中国茶城发展圆桌会议、中国茶业年度营销盛典等一系列专业活动,系统梳理中国茶行业年度发展得失,推动了整个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收获,并非仅仅是关于“如何泡茶”的技巧,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重塑。它引导我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匆忙忽略的“慢”的艺术。比如,作者对环境、器皿、乃至心境的强调,都指向一个核心:尊重每一个当下发生的瞬间。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这本书像是一剂强效的镇静剂,提醒我驻足沉思,去体会那些细微的美好。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慢吃饭的速度,去留意阳光洒在桌面的角度,去感受手中的杯子传递过来的温度。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沉静气质,让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净化,这种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从排版和校对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质量无疑是顶尖水准。我仔细翻阅了多遍,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印刷或文字上的瑕疵,这对于一本涉及大量历史名词和专业术语的作品来说,是极其难得的。每一个引文、每一个注脚都处理得干净利落,显示出编辑部门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很好地平衡了可读性,它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能让普通爱好者从中获得乐趣和知识。这种对品质的坚持,让这本书在众多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它传递出一种尊重知识、尊重读者的出版理念,让人由衷地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的时候就感受到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也特别考究,拿在手里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古典韵味,配色沉稳大气,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用心之作。我尤其喜欢那种内页的排版布局,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反而能让人心境平和下来,仿佛提前进入了一种品茗的意境之中。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值得珍藏。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小心思,比如扉页上的一个小小的印章纹饰,或是章节分隔处的淡雅插图,都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可见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敬畏之心是贯穿始终的,绝非敷衍了事,这对于一本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实在令人叹服,它仿佛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大门。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对枯燥的理论书籍,但事实完全出乎意料。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描述都充满了生活化的场景和哲思。读到关于水和火的章节时,我简直能感受到那种掌控自然之力的微妙平衡感,文字的画面感极强,让人忍不住想要放下手中的一切,立刻去寻一处清泉,煮一壶沸水,亲自去验证书中所述的精妙之处。这种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感官体验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代入感,让那些古老的仪式感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评分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好奇心的新一代读者,我常常觉得许多经典著作的阅读门槛很高,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总是能用一种非常清晰、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来引导读者,仿佛身边有一位耐心的茶学大家在耳提面命。它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来故作高深,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将复杂的知识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的专业信息。这种教育者的姿态,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此领域的人也能迅速跟上节奏,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读完某些章节后,我立刻会被激发去尝试书中所讲的某个细节,这种实践与理论的即时反馈,是任何其他类型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