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饞人的特色菜1688
:39.80元
作者:甘智榮
齣版社:黑龍江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38883435
字數:530000
頁碼:53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美食,就在身邊:美味,其實並不遙遠,自傢餐桌上的簡單傢常菜,就是溫暖、具特色的美食;美味,也並非難事,無須山珍海味,無須昂貴的餐具,無須華麗的裝飾,隻需幾樣簡單的食材,經過用心的烹調,即可讓您享受一份既滿足食欲又迴味無窮的情緻。
拌炒蒸煮,巧練烹調技法:甘智榮主編的《饞人的特色菜1688(暢銷版)/1688經典係列》將常用烹飪技法的要領一一解讀,且每道菜例都有詳細的圖文指導,您隻需跟著書中步驟去做,無論是清新爽口的涼菜、淡而有味的蒸菜,還是濃香四溢的炒菜、鮮美的湯汁,抑或是花樣百齣的主食,您都將做得遊刀有餘,輕鬆暢享饞人的特色美食。
二維碼視頻即掃即看,輕輕鬆鬆變大廚:本書菜例均配有二維碼視頻,隻需“掃一掃”圖片下方的二維碼,直觀的操作視頻即刻呈現,體驗不一樣的烹飪樂趣。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翻開內頁,我立刻被那些清晰、高質量的圖片所吸引,每一張照片都像是一幅精心布置的靜物畫,色彩飽和度恰到好處,食物的光澤、紋理都被捕捉得淋灕盡緻。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步驟圖”瞭,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呈現。我注意到,很多菜譜的配料錶都非常詳盡,不僅列齣瞭主料和調料的剋數,甚至還標注瞭食材的最佳産地和季節性選擇,這對於追求極緻口感的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似乎深諳現代人追求效率的需求,在一些傳統大菜旁邊,也巧妙地搭配瞭“快手改良版”的說明,既保留瞭風味核心,又縮短瞭製作時間,非常貼閤我們現在快節奏的生活。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能聞到那些熱油“滋啦”作響的香氣,感受到蒸汽氤氳的溫暖。作者在描述烹飪手法時,用詞非常生動,比如形容汆燙的火候為“恰到好處的顫抖”,形容收汁的濃度為“蜜糖般的粘稠”,這種充滿畫麵感的文字,極大地激發瞭我的烹飪欲望。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著實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嚴謹的思路。它沒有采用傳統的按葷素或主食分類的方式,而是似乎遵循著某種地域風俗或季節更替的邏輯來組織菜肴。這使得讀者在查閱時,不僅僅是在尋找一道菜,而是在進行一次有主題的“美食探險”。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過渡時插入的一些關於食材典故的短文,比如某個地方的豆腐是如何因某位名士的喜愛而聞名,或者某種香料是如何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這些小小的文化注解,讓冰冷的菜譜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文關懷。我嘗試著按照它推薦的“初鞦養生篇”做瞭一道湯品,那種層次分明的鮮美,是我自己摸索時從未達到的高度。這說明作者對食材的理解是係統性的,而不是零散的經驗堆砌。他似乎在教你如何“理解”食物的脾氣,而不是簡單地“復製”步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封麵那種帶著復古油畫質感的插圖,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種濃鬱的鄉土氣息和對美食的熱情。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像捧著一本厚重的傢傳菜譜,而不是一本普通的食譜書。光是翻閱前幾頁的引言,就能體會到作者對食材的尊重,那種對傳統烹飪手法的堅持,簡直讓人肅然起敬。他沒有一上來就堆砌那些復雜的烹飪術語,而是用非常樸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每一道菜背後的故事,仿佛你正坐在他傢的老廚房裏,聽他講述那些關於“竈火煙氣”的記憶。特彆是他提到對某些地方特有香料的執著搜尋,那種對“地道風味”的追求,讓我這個同樣熱愛下廚的人深有共鳴。這本書的排版也很人性化,字體大小適中,步驟說明清晰流暢,即便是廚房新手也能輕鬆上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每道菜前加入的“小貼士”,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提示,往往是決定一道菜成敗的關鍵,體現瞭作者多年積纍的經驗和匠心。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遠超一本食譜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生活美學和飲食哲學的載體。
評分這本書的“後記”部分,用一種近乎告彆的口吻寫就,流露齣的真摯情感讓人動容。作者談到瞭自己對傳承美食的責任感,以及對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手藝的惋惜,字裏行間充滿瞭對烹飪藝術的熱愛和敬畏。這讓整本書的調性從一本操作指南,升華為一種文化宣言。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紹一些需要特殊工具的步驟時,總會附帶說明如何用日常工具替代的建議,這種為讀者著想的細節,讓人感到無比貼心。比如他提到用石臼搗香料,但立刻補充說明,如果傢裏沒有石臼,用擀麵杖和厚砧闆同樣可以達到理想效果。這種極強的代入感和可操作性,是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它不僅教會我做菜,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重新思考瞭“吃”這件事的意義——那不僅是果腹,更是一種對生活、對自然的連接與尊重。這本書,值得每一位熱愛廚房的人珍藏。
評分坦白說,市麵上的食譜書汗牛充棟,大多追求新奇和獵奇,往往失瞭本真。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返璞歸真”。它沒有去追逐那些網紅級的花哨造型,也沒有刻意去迎閤國際化的口味,而是堅定地立足於本土的、那些老一輩人珍視的“傢常味道”。這種踏實感非常難得。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發酵類”食品的製作章節,比如自製醬油和醃菜的步驟,那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細,從菌種的培養到溫度濕度的控製,都有著極其精確的指導,這在其他通俗食譜中是極其罕見的。讀到這些部分,我甚至感覺自己像是在上一堂專業的食品科學課,充滿瞭知識性和實用性。它挑戰瞭很多人認為傳統技藝復雜難學的固有觀念,用清晰的方法論證明瞭,隻要掌握瞭科學的原理,即便是復雜的工藝也能被掌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