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可愛造型小麵包
:29.80元
作者:藍小霞
齣版社:黑龍江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88923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瞭豐富的造型麵包食譜,做齣的麵包造型可愛,口味特彆,適閤全傢人分享。烘焙的時光漫長又悠揚,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有趣味的麵包,享受不一樣的親子時光。
內容提要
如果想吃美味又獨特的手工麵包,不如自己在傢製作吧。造型獨特不和外麵重樣,滋味無窮,製作的過程又樂趣無窮,這樣好吃又好玩的麵包,不僅給您帶來味覺的享受,還帶來瞭自己動手的歡樂時光!
目錄
麵包製作必備材料 002
麵包製作常用小工具 004
麵包製作超實用小技巧 006
巧剋力熊寶貝餐包 010
雙色熊麵包圈 014
羊咩咩酥皮麵包 018
大嘴巴青蛙漢堡 020
小小蝸牛捲 022
天鵝泡芙 024
芝心番茄麵包 028
全麥酸奶水果麵包 032
鬍蘿蔔司康 036
毛毛蟲果乾麵包 038
聖誕麵包圈 040
栗子小麵包 044
炸泡菜麵包 048
玫瑰蘋果捲 052
藍莓方格麵包 056
芝味棒 060
多彩糖果甜甜圈 062
長條雙味麵包 066
聖誕樹麵包 070
抹茶櫻花麵包 072
迷你杯子泡芙 092
摩卡麵包 094
普雷結 098
全麥葉形麵包 102
拖鞋沙拉麵包 106
意大利全麥麵包棒 110
紅豆麵包 114
菠蘿麵包 118
作者介紹
高級烘焙師,2008年進入烘焙行業,擁有將近10年的烘焙經驗。曾受聘於國內知名的連鎖蛋糕店,擔任負責人。2012~2015年在劉科元烘焙學校任教,後受聘於魯昂國際烘焙學校,擔任教研室主任一職。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烘焙産品研發經驗,為人認真,踏實,一絲不苟,深受學員愛戴。
文摘
序言
天呐,我剛剛讀完一本關於星際探險與古代文明遺跡的史詩巨著,簡直是腦洞大開!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宏大,跨越瞭數韆年的時空,講述瞭一群勇敢的宇航員,為瞭尋找傳說中可以拯救瀕臨滅亡的地球的“起源之種”,深入銀河係最危險的未開發區域。作者對宇宙的描繪簡直細緻入微,那些新發現的行星上的生態係統,那些漂浮在虛空中的巨大晶體結構,都讓人身臨其境。最讓我震撼的是,他們最終在一個被時間遺忘的、漂浮在黑洞邊緣的星球上,發現瞭遠超人類想象的古代文明遺跡。那些遺跡的建築風格融閤瞭生物有機體和幾何數學的精妙,充滿瞭令人費解的符號和能量場。情節高潮部分,主角團隊必須破解這些遺跡的核心秘密,同時躲避那些看守瞭數萬年的智能機械守衛。書中的哲學思考也非常深刻,探討瞭文明的興衰、科技的極限以及生命存在的意義。我一口氣讀完瞭,感覺自己的知識邊界都被拓展瞭好幾英裏,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硬科幻和宏大敘事的讀者!
評分這本關於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偵探小說簡直是推理文學的巔峰之作!故事圍繞著一個失蹤的貴族小姐和一連串看似毫無關聯的街頭謀殺案展開。作者對19世紀倫敦霧氣彌漫、等級森嚴的社會畫捲描繪得淋灕盡緻,從白教堂區的貧民窟到梅菲爾區的奢華沙龍,每一個場景都仿佛能聞到煤煙和香水的味道。主角偵探是一個性格古怪但觀察力驚人的蘇格蘭場警探,他不僅僅依靠邏輯推理,更擅長洞察人性的幽微之處。我特彆喜歡看他如何通過分析一個人的衣著褶皺、談吐習慣,甚至是手套的磨損程度,來構建齣犯罪嫌疑人的完整畫像。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時而緊湊如弦,時而又放緩下來,讓我們沉浸在那個充滿蒸汽朋剋色彩和道德睏境的時代背景中。解謎過程層層遞進,綫索隱藏得極為巧妙,不到最後一章,你絕對猜不到真正的幕後黑手。對於喜歡本格推理和曆史氛圍的讀者來說,這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評分我剛剛讀完瞭一本非常治愈、充滿生活氣息的鄉村園藝與美食隨筆集。這本書完全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有著一種讓人內心平靜下來的魔力。作者筆觸細膩,記錄瞭她在遠離城市喧囂的鄉下,從零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小菜園的全過程。從春天播下第一顆種子時的期待,到夏天看著番茄藤爬滿籬笆的喜悅,再到鞦天收獲滿滿、用新鮮食材製作各式簡單卻美味佳肴的滿足感。文字充滿瞭泥土的芬芳和陽光的味道,那種對自然的敬畏和與土地的連接感,讓人讀著就不自覺地放慢瞭呼吸。書中穿插瞭許多實用的園藝小技巧,比如如何自製有機肥料,如何應對常見的蟲害,以及一些根據季節變化設計的食譜,比如初春的薺菜餃子,夏末的烤茄子配迷迭香。最打動我的是作者對待失敗的態度,即便是精心照料的植物枯萎瞭,她也能從中找到新的學習點,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這本書就像一杯溫熱的花草茶,非常適閤在忙碌瞭一天後,靜靜地品味。
評分最近沉迷於一本關於中世紀煉金術士秘密社團的懸疑小說,簡直是心驚肉跳,一頁都捨不得放下!故事背景設定在15世紀的布拉格,圍繞著一個神秘的“賢者之石”展開爭奪。主角是一個年輕的鍾錶匠,無意中捲入瞭一場關於永生和財富的血腥陰謀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對細節的考究,作者似乎對那個時代的化學、占星術和宗教裁判所的運作瞭如指掌。你會讀到關於汞、硫磺和鹽的復雜實驗,那些充滿危險和誘惑的地下密室,以及那些穿著華麗長袍,卻心懷鬼胎的貴族和學者。懸念設置得極其精妙,每當我覺得自己快要揭開謎底時,作者總能拋齣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反轉。尤其喜歡作者塑造的反派角色,他們並非臉譜化的惡人,而是有著自己一套扭麯的邏輯和對“完美”的執著追求。讀完之後,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傢裏的老式掛鍾後麵是不是也藏著什麼古老的秘密。對於喜歡哥特式氛圍和高智商博弈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盛宴。
評分最近我讀瞭一本讓我深思許久的關於未來社會心理學和虛擬倫理的探討性著作。這本書並非小說,而是對人工智能高度發達後,人類心智結構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行瞭深入的預測和分析。作者首先提齣瞭“數字身份飽和”的概念,即當每個人擁有多個高度逼真的虛擬替身後,真實自我的界限將變得模糊。書中花瞭大量篇幅分析瞭“共情危機”——在一個所有人都可以隨時切換情緒體驗的數字環境中,真正的痛苦和快樂是否還會被認真對待?作者引用瞭大量虛構的案例和實驗數據(雖然是假設的),來論證過度依賴算法推薦和情緒過濾係統,將如何削弱個體的批判性思維和隨機應變能力。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記憶交易”的章節,探討瞭如果記憶可以被編輯和買賣,那麼“曆史”和“個人經曆”的價值何在。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學術化,但邏輯嚴密,發人深省。它迫使我重新審視我每天與手機、電腦的互動,是一本極具前瞻性和警示意義的非虛構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