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典傢常粵菜
:32.80元
作者:甘智榮
齣版社:譯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447672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清、鮮、嫩、爽享受原汁原味的粵式風情
17道素菜 20道畜肉類菜
18道禽蛋類菜 20道水産類菜
用料精細 注重品味 注重細節
無論是注重鮮淡的廣州菜
還是鹹香的東江菜
都能讓你嘗到正宗粵菜的“五滋”“六味”
內容提要
本書圖文並茂,內容豐富,一共嚮讀者介紹瞭75道經典粵菜,其中素材類17道,畜肉類20道,禽蛋類18道,水産類20道。本書從*基礎的烹飪知識著手,將養生和烹飪完美融閤,介紹瞭一些養生、烹飪的必備常識。每道菜品都詳細介紹瞭所用材料及做法演示,並且每一個步驟都有相應圖片作為參考,讓你對每一道菜品的做法一目瞭然。
目錄
作者介紹
甘智榮,中國烹飪大師,精通粵、川、湘等菜係,擅長冷熱菜製作、食品雕刻、麵點工藝,對新派菜品的研發天賦,能將當前盛行的刀工技法、調味工藝及烹飪技法完美組閤。長年開設傢常菜、食品雕刻、廚師進修等各類長短期培訓及遠程教學課程,受到眾多廚藝愛好者的喜愛。從事烹飪工作二十多年來,曾榮獲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大廚奬、環球廚神國際挑戰賽銀奬等榮譽。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暫且稱之為《異鄉的風味地圖》,簡直是一場味覺上的環球旅行,盡管我今年沒有機會齣國。我嚮來喜歡嘗試新奇的香料和烹飪技巧,但很多進口食材很難買到,或者即使買到瞭也不知道該如何恰當地使用。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聚焦於那些非主流的、地域性極強的調味料組閤——比如北非的拉絲哈努姆香料混閤物,或者東南亞地區用來平衡酸味的特定發酵魚露。作者在介紹每一種風味組閤時,都會附帶一個非常接地氣的“本地化改造方案”,推薦我們可以用哪些常見的超市食材去模擬那種復雜的多層次風味。這極大地降低瞭“異域烹飪”的門檻。我嘗試著做瞭幾款南歐風乾果仁醬,那種濃鬱而復雜的堅果香氣,讓我對“傢常”的定義都有瞭新的拓展。這本書不僅僅是食譜,更像是一本鼓勵我們打破廚房邊界、擁抱全球風味的創意指南,非常適閤那些已經厭倦瞭固定菜單的資深“吃貨”!
評分我對烹飪的熱情一直存在,但總是苦於傢裏那本老舊的、字跡都快模糊的食譜。直到我遇到瞭《五味調和的藝術》,我纔發現原來自己對“鹹、甜、酸、苦、辣”的理解是多麼膚淺。這本書的重點完全不在於教你做哪些具體的菜式,而是深入解析瞭味道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作者用大量的圖錶和對比實驗,展示瞭比如糖分在醃製過程中如何影響蛋白質的凝固,或者不同酸性物質(檸檬汁、醋、甚至葡萄酒)在收汁階段對最終口感的影響。它就像一本口味的“化學辭典”。通過閱讀,我開始學會“品味”而不是僅僅“吃下”食物,能更敏銳地捕捉到菜肴中缺失或多餘的那一點點平衡。雖然這本書可能不適閤零基礎的新手,因為它需要一些基礎的烹飪知識作為鋪墊,但對於想要從“熟練工”晉升為“烹飪設計師”的人來說,它提供的理論深度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翻開《舌尖上的微光》之前,我對很多傳統菜品的理解都停留在“能吃”的層麵,缺乏一種對“味道的敬畏”。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與其說是菜譜,不如說是一係列關於“食材記憶”的散文集。作者似乎對每一道菜背後的曆史和地域文化都有著深入的挖掘和獨到的見解。比如講到一道醃製小菜時,會花費大量篇幅去描繪那種特定氣候下,發酵過程中微妙的微生物變化,以及這種味道如何與當地人的童年記憶緊密相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煙火氣和歲月沉澱的味道。雖然有些地方的描述略顯文藝,對於追求效率的快節奏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慢下來細品,但我個人非常享受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廚房裏的每一件平凡的食材,理解瞭“慢工齣細活”在烹飪哲學中的重要性。這本書,更像是一本能提升精神層麵的生活指南。
評分說實話,我買過不少“健康食譜”,大多不是淡得沒滋味,就是操作復雜到需要專業設備。然而,《輕盈食日記》這本書簡直是為像我這樣既想保持身材又不想委屈味蕾的忙碌人士量身定做的。它的核心理念非常明確——如何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將烹飪時間壓縮到極緻。我測試瞭幾款“十分鍾快手早餐”,效率驚人,而且味道完全在綫,沒有那種“為瞭健康而犧牲風味”的妥協感。作者對食材替代品的選擇非常精妙,比如用牛油果泥替代部分黃油,既保留瞭潤滑感又增加瞭不飽和脂肪酸。更重要的是,它還附帶瞭一套非常實用的“一周膳食規劃模闆”,幫我解決瞭每天早上都在糾結吃什麼的世紀難題。那些搭配建議邏輯清晰,營養配比看起來非常專業,但操作起來卻簡單到令人發指。如果你正處於“減脂期”或者需要一個高效的膳食助手,這本書的價值絕對遠超它的定價。
評分這本《食譜新篇》簡直是烹飪界的“及時雨”!我最近嘗試做幾道平日裏覺得有些高難度的菜肴,比如那道號稱“功夫菜”的蔥油拌麵,以前總是差那麼點火候,不是麵太軟就是蔥油不夠香。但跟著這本書的步驟來,每一個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油溫的判斷、下蔥的時機,甚至連煸炒的火候都給齣瞭明確的參考數值。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羅列食材和步驟,還穿插瞭許多關於食材特性的講解,比如為什麼某種麵條更適閤做拌麵,不同品質的醬油在調味上的細微差彆。這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照本宣科,而是在學習一門手藝。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鼓勵探索的精神,在基礎做法之後,還提供瞭幾種創新的“風味升級”小貼士,讓我這個廚房新手也能輕鬆玩齣自己的花樣。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用心,清晰的圖文並茂,即便是廚房光綫不太好的時候,也能準確無誤地操作。我已經推薦給好幾個朋友瞭,他們都說找到瞭做飯的樂趣和信心,非常實用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