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本草纲目:老年人常见病药草治疗/活学活用
定价:36.00元
作者:谢宇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80502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集传统中医老年人常见病治疗智慧之大成,一部现代老年人防病抗病、自我保健的百科全书。
本丛书是在忠实于《本草纲目》(金陵版)原著的基础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为指导,以全新的视野对原著进行深度挖掘(从《本草纲目》一书所载的各种药物主治各类人群疾病等角度进行分类撰写),更加符合现代疾病特点及现代人养生保健习惯。书中所有主治该类疾病的中草药物精华并且大多数都配有精美彩色图片。并对每种药物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性味归经、用法用量、附方、使用禁忌、贮藏、营养成分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家庭成员和办公室从业人员,其次还可供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机构的从业人员、相关院校的师生参考和阅读,还可供全国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收藏。
内容提要
《本草纲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华医药学知识的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本草纲目》是中国具世界性影响的药学及博物学巨典,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活学活用本草纲目》丛书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对《本草纲目》原著进行深度挖掘,以人群及该人群易患疾病进行分类,更加符合现代疾病的特点以及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习惯:每本书中均列出了《本草纲目》中所包含的主治各类人群相关疾病的中草药数百种,是迄今为止内容全面、系统的一部中草药养生保健经典读本!
《活学活用本草纲目》丛书从选题策划到出版发行,多次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两大机构知名专家的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丛书版式设计科学美观,所配图片以高度清晰的原色植物图片及饮片图片为主,四色全彩印刷,是适合每个中国家庭居家生活随时阅读使用和珍藏的健康指南!
目录
慢性支气管炎
气虚型
黄耆(《本经上品》)
人参(《本经上品》)
三七(《纲目》)
女贞(《本经上品》)
栝楼(《本经中品》)
泽漆(《本经下品》)
枸杞、地骨皮(《本经上品》)
五味子(《本经上品》)
知母(《本经中品》)
贝母(《本经中品》)
补骨脂(宋·《开宝》)
天门冬(《本经上品》)
莱菔(《唐本草》)
薯蓣(《本经上品》)
杏(《别录下品》)
山楂(《唐本草》)
胡桃(宋·《开宝》)
甘蔗(《别录中品》)
射干(《本经下品》)
艾(《别录中品》)
芫花(《本经下品》)
银杏(《日用》)
风热型
桔梗(《本经下品》)
葶苈(《本经下品》)
百部(《别录中品》)
石韦(《本经中品》)
半夏(《本经下品》)
白药子(《唐本草》)
天门冬(《本经上品》)
丝瓜(《纲目》)
木芙蓉(《纲目》)
白前(《别录中品》)
虎掌(《本经下品》)
芫花(《本经下品》)
生姜(《别录中品》)
银杏(《日用》)
楸(《拾遗》)
皂荚(《本经中品》)
风湿型
莨菪(《本经下品》)
蚌(宋·《嘉祐》)
风燥型
知母(《本经中品》)
天门冬(《本经上品》)
海松子(宋·《开宝》)
莲藕(《本经上品》)
肺结核
三七(《纲目》)
知母(《本经中品》)
贝母(《本经中品》)
地黄(《本经上品》)
紫菀(《本经中品》)
款冬花(《本经中品》)
榆(《本经上品》)
阿胶(《本经上品》)
麦门冬(《本经上品》)
天门冬(《本经上品》)
大蓟、小蓟(《别录中品》)
马齿苋(《蜀本草》)
贯众(《本经下品》)
棕榈(宋·《嘉佑》)
脾胃
胃气壅滞
肉豆蔻(宋·《开宝》)
莎草、香附子(《别录中品》)
大枣(《本经上品》)
橘(《本经上品》)
柚(《日华》)
诃黎勒(《唐本草》)
苏(《别录中品》)
脾胃虚寒
延胡索(宋·《开宝》)
术(《本经上品》)
高良姜(《别录中品》)
艾(《别录中品》)
附子(《本经下品》)
半夏(《本经下品》)
生姜(《别录中品》)
胡桃(宋·《开宝》)
沉香(《别录上品》)
毕澄茄(宋·《开宝》)
羊(《本经中品》)
脾胃疼痛
荔枝(宋·《开宝》)
吴茱萸(《本经中品》)
脾胃虚弱
龙眼(《别录中品》)
毕澄茄(宋·《开宝》)
茯苓(《本经上品》)
莲藕(《本经上品》)
柳(《本经下品》)
鸡(《本经上品》)
雉(《别录中品》)
脾虚腹泻
肉豆蔻(宋·《开宝》)
术(《本经上品》)
补骨脂(宋·《开宝》)
薯蓣(《本经上品》)
吴茱萸(《本经中品》)
莲藕(《本经上品》)
芜荑(《别录中品》)
五倍子(宋·《开宝》)
鸡(《本经上品》)
喘急
人参(《本经上品》)
桔梗(《本经下品》)
蓬莪茂(宋·《开宝》)
葶苈(《本经下品》)
栝楼(《本经中品》)
防己(《本经中品》)
薏苡仁(《本经上品》)
莱菔(《唐本草》)
薯蓣(《本经上品》)
……
消渴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感觉不是那种随便印印的普及读物。内页的纸张选择很考究,字迹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累。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尤其是那些草药的插图部分,不仅精确描绘了植物的形态,连不同生长阶段的细微差别都捕捉得惟妙惟肖,这对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大的帮助,能有效地避免采摘或辨认上的错误。更不用说,书中对每味药材的源流、典故都有简要的介绍,读起来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文化之旅,让人在了解药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医学深厚的底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大大提升了,我甚至愿意把它放在客厅的书架上作为一件装饰品,随时可以翻阅品味。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专注于老年人常见病的药草指南,内容会比较枯燥,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但实际阅读下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平易近人,仿佛邻家学识渊博的长辈在娓娓道来,将那些复杂的药理和复杂的配伍,用最生活化的语言解释得清清楚楚。比如,在讲到针对慢性失眠的几种药材时,它没有直接给出冰冷的治疗方案,而是先描述了老年人失眠的几种典型情境,然后才对症下药,让读者能立刻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代入感”是很多专业书籍所缺乏的,它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这四个字,让人感觉这些知识是能立刻融入日常保健中的,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我立刻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晚餐后饮用的茶品,效果虽非立竿见影,但那份踏实感是其他快餐式养生文章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活学活用”这方面的深度挖掘,是其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它不仅仅罗列了“什么病用什么药”,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用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这些药材”。比如,它对炮制方法、煎煮火候、以及与其他食材的配伍禁忌,都有非常细致的说明。很多时候,我们去药店买回来的药材,自己在家随便一煮了事,效果大打折扣。这本书里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药材需要“文火慢炖”,为什么有些需要“先煎后下”,甚至连用水的软硬度都有提及。这种对操作细节的强调,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安全的负责态度。对于家里的老母亲来说,她现在更有信心自己动手炮制一些简单的药膳了,而不是完全依赖外部的诊所或药房,这种自主性带来的安心感是金钱买不来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逻辑性非常强,它没有采取完全按药材名称的首字母排序的老套路,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套基于“症状群”的检索系统。比如,如果你关注的是“心血管健康”,书中会集中介绍一系列对心脏、血管有益的药材,并对比它们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这种分门别类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尤其适合那些目标明确的读者。我发现,当我在关注某一类老年病,比如关节炎或消化不良时,我可以在相关章节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地翻阅每一味药材。这种系统化的知识构建,让学习过程变得非常高效和连贯,对于希望系统学习中医药保健理念的人来说,简直是一部绝佳的入门与进阶教材。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本草纲目”这几个字去的,期待它能继承传统典籍的严谨,但又希望能有所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这本书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它在引用传统经典的同时,大量加入了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交叉验证和安全性提示,比如某些传统药材在现代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潜在风险。这种跨学科的审视,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信度和实用性,让传统智慧在现代语境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药食同源”的章节,它将许多我们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提升到了药材的层面进行分析,让我对身边的食材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完后,我不再是简单地把它们当做果腹之物,而是开始思考它们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的“微观角色”,这种认知的升级,才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