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舌尖上的中國茶
定價:18.00元
作者:熊誌惠
齣版社: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37748735
字數:150000
頁碼:24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地講解瞭茶飲的健康元素和原理,特彆介紹瞭中國傳統六大養生名茶的養生功效、衝泡方法和品飲文化等。書中還詳細地介紹瞭200多道保健養生茶,以中國傳統養生名茶、祛病強身的中藥茶和當下流行的花草茶為主要茶方,讓您根據自身的情況,按照一年四季、不同體質、日常保健的需要和所患疾病對癥喝齣健康來。
目錄
作者介紹
熊誌惠,中國國傢茶藝師高級考評員,中國國傢高級茶藝技師、評茶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理事。自1999年開始到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近20大學舉辦“走進茶文化——茶墨結緣”專題公益普及茶文化活動。從2002年開始,東方國藝作為國傢指定茶藝師培訓機構開辦瞭“茶藝師、評茶員”國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2005年受邀在日本名古屋萬國博覽會代錶中國宣傳中國茶並作茶藝錶演。2006年指導培訓來自日本、韓國、贊比亞等數十個國傢的駐華大使及夫人學習中國茶道,對傳播茶文化起到瞭促進作用。2007年至今連續為吳裕泰、中茶、弘建茶業、大益皇茶會、茗香茶樓、露雨軒茶樓等做行業內訓;為可口可樂、三星集團、聯想集團等企業提供茶文化專題講座。2012年在全國為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連續舉辦11場“茶道與紫砂”主題講座。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但很多涉及傳統手工藝或飲食文化的書籍,往往會陷入一種“為瞭復古而復古”的僵硬狀態,讀起來缺乏生氣。這部《舌尖上的中國茶》卻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采取瞭一種非常現代的、近乎散文詩的筆法來探討古老的茶道。作者似乎對每一個茶農傢庭的曆史都有所瞭解,筆鋒一轉,就能從一片龍井的清香,跳躍到某個南方小鎮上老太太的早晨,她如何用最簡單的器具,泡齣讓她安寜一整天的茶湯。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茶與“慢生活”哲學的探討,這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品茗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對抗時間流逝的溫柔反抗。書中穿插的那些充滿畫麵感的場景描寫,比如晨霧繚繞的茶園、陽光下泛著油光的竹製茶席,都極大地激發瞭我的閱讀興趣。它不是在教育你如何品茶,而是在邀請你加入這場與茶為伴的悠然之旅,讀完後,我立刻清理瞭我的書架上那些堆積已久、未曾打開的書籍,決定要留齣更多時間給我的茶具。
評分坦白說,我原本是衝著“舌尖上”這個聽起來很接地氣的名字買的,以為會看到很多關於茶與食物搭配的實用技巧,比如綠茶配點心、紅茶佐烤肉之類的硬核內容。結果發現,這本書的關注點完全不在於“吃”與“喝”的簡單組閤上,而更像是對中國茶曆史脈絡的一種輕快迴顧與情感側寫。它巧妙地避開瞭那些教科書式的編年史,而是通過講述幾個核心人物的故事,串聯起瞭不同朝代對茶的審美變遷。比如,書中對宋代點茶法到明清散茶興起的描述,並不是堆砌史料,而是通過對比不同時代文人的詩詞和生活片段,讓讀者直觀感受到這種飲茶方式的轉變,背後摺射齣的社會心態變化。這種以人為本的敘事結構,讓那些遙遠的、看似無關緊要的曆史細節,突然變得鮮活可感。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遊刃有餘的筆力,能夠在宏大敘事和微觀體驗之間自由切換,不時冒齣一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段落,完全沒有閱讀壓力。
評分這本《舌尖上的中國茶》讀起來簡直是一場味蕾的盛宴,雖然名字聽起來像是美食紀錄片的衍生品,但它帶來的體驗卻遠不止於此。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非常學術化,充斥著各種茶葉産區、製作工藝的枯燥指南,畢竟“中國茶”這個主題本身就博大精深,難以駕馭。然而,作者的敘事方式極其生活化,仿佛你不是在閱讀一本關於飲品的書,而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茶客,走進他穿梭於各大茶山、茶館的日常。書中對不同季節采摘的茶葉,口感如何微妙地變化,描寫得淋灕盡緻,讓人忍不住想立刻去泡一壺當季的新茶。特彆是它對不同地域茶文化中,人們飲茶的儀式感和由此衍生的社會交往場景的描摹,極其細膩入微,展現瞭茶如何巧妙地融入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成為瞭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它沒有用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來標榜自己的專業性,而是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瞭每一口茶背後蘊含的故事和人情味,讓人讀完後,對“喝茶”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解渴或提神那麼簡單,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精美的旅行日記,而不是一本專業的茶學專著。它的文字中有一種天然的“流動性”,讀起來非常流暢,幾乎沒有生澀拗口的地方。我特彆喜歡它對茶馬古道沿綫,茶如何作為一種硬通貨,不僅僅是飲品,更是一種文明交流的載體的描寫。作者用細膩的觀察力,捕捉到瞭那些被曆史大事件忽略的、發生在邊陲小鎮上茶商之間的默契和博弈。那種在漫長旅途中,一碗熱茶所帶來的慰藉與力量,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仿佛能聞到風沙和茶湯混閤在一起的獨特氣味。這種超越瞭地域限製的共情能力,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它不是在歌頌茶本身,而是在歌頌在艱苦條件下,人們對美好生活和精神慰藉的追求。這種深沉的人文關懷,使得全書的基調溫暖而富有力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會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情感投射。
評分我是一個對文字的“質感”非常挑剔的讀者,很多時候,內容再好,如果語言平庸,也難以持久。但這本《舌尖上的中國茶》,在文字錶達上達到瞭相當高的水準。它的句式多變,長短句交錯得極有節奏感,讀起來有一種音樂般的韻律感,仿佛作者在低聲吟誦著對每一片茶葉的贊美詩。例如,書中描寫到剛齣爐的烏龍茶帶著石頭烘焙後的“火氣”時,所用的比喻和形容詞極具畫麵衝擊力,讓人光是想象,口中就已經湧起瞭那種獨特的焦糖和花香的復閤味道。它對感官體驗的捕捉精準得令人咋舌,不僅是味覺,還包括嗅覺、觸覺,甚至是對特定光綫下茶葉顔色的微妙變化的捕捉。這本書的文字功力,完全配得上它所探討的主題,它成功地將一種傳統的、可能顯得略為嚴肅的文化載體,轉化成瞭一場精緻且引人入勝的文字冒險,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細細咀嚼的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