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茶文化系列(茶艺 百科 知识 手册)
定价:33.00元
作者:王建荣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331309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茶艺百科知识手册(修订版)》以百科知识问答的形式,介绍茶的历史与文化、茶的分类与加工、茶的鉴赏与贮存、茶的品饮方法、茶的典故和传说、茶与人体健康及茶与美容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雅俗共赏,少长成宜,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哲理性、趣味性,还具有茶文学艺术的文献价值。是一部解答您想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书,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目录
篇茶文化知识
茶树的原产地在哪里
茶树起源至今大约有多少年
茶正式见之于文字记载的是哪一本书
茶是如何被发现和利用的
谁是人工种植茶的人
茶的别名有哪些
“茶”字是何时出现的
部专门歌咏茶叶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什么时候出现榷茶制
陆羽《茶经》的内容是什么
陆羽《茶经》的历史意义如何
茶是如何传入西藏的
卢仝的“七碗茶歌”内容是什么
您知道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诗》吗
您知道《茶酒论》吗
您了解唐代刘贞亮的“茶之十德”吗
《吃茶养生记》的内容是什么
何谓“分茶”
说说“径山茶宴”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宋代的斗茶要用黑釉盏
您听说过《大观茶论》吗
蔡襄《茶录》有哪些内容
您知道苏轼的茶回文诗吗
何谓“龙风团茶”
您知道婚礼中的茶俗吗
茶令是什么
何谓茶博士
茶马交易的含义是什么
茶如何进行陆路传播的
茶如何进行海上传播的
中国茶何时传入朝鲜
唐代有哪些名茶
宋代有哪些名茶
元代有哪些名茶
明代有哪些名茶
清代有哪些名茶
“茶引”是什么
明代有哪些茶说著作
陆树声《茶寮记》有什么内容
您听说过丝茶银行吗
茶会碑是什么
何谓茶栈
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有何新变化
说说乾隆皇帝有关茶的篆刻印章
说说弘旰关于茶的印章
说说项元卞关于茶的印章
说说边寿民的“茶熟香温且自看”印章
说说黄易篆刻的关于茶的印章
说说赵怀玉的“伐薪汲泉亦是名士”印章
说说刘墉的“赐衣传茶”印章
……
第二篇茶的分类知识
第三篇茶的鉴别与贮存
第四篇茶艺百科
第五篇茶具鉴别与欣赏
第六篇茶道习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中国茶文化系列”的书籍,简直是为我这种对茶艺、茶道充满好奇的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我尤其欣赏它在“茶艺”部分的处理方式,那种详尽到近乎苛刻的步骤分解,让我这个过去只会“开水冲茶叶”的人,也能一步步摸索出如何泡出一杯像样的功夫茶。从温杯洁具的讲究,到投茶量的精准拿捏,再到注水时水流的粗细、高低控制,书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每一种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等)在冲泡时的细微差别。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不同茶具对口感的影响,那段描述非常生动,仿佛能透过文字闻到紫砂壶特有的“砂味”与茶香融合后的醇厚感。看完这部分,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茶艺不仅仅是展示技巧,更是一种对当下瞬间的专注和尊重。它教会了我如何放慢脚步,如何真正品味那一口茶汤滑过喉咙时的层次感,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灌下。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风格,更像是老茶师的私房笔记,充满了烟火气和实操性,非常适合想把茶艺真正融入日常品饮的朋友。
评分我对“茶文化百科”这卷的评价是“知识的饕餮盛宴”,但请注意,这绝非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个资深茶人带着你穿梭于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次深度旅行。书中对茶树起源的考证、唐宋饮茶风尚的变迁,以及不同地域茶马古道上的文化交融,写得引人入胜。我尤其被书中对“茶马古道”部分所吸引,它不仅讲述了茶叶的贸易路线,更深入探讨了茶叶如何在边疆地区成为硬通货、成为民族交往的纽带。那些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喝酥油茶、砖茶的习俗描写,细腻得让人仿佛置身于苍茫的草原之上,感受那种生命力的坚韧。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名茶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茶背后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乃至哲学思想。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称颂的“茶道精神”,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儒释道思想在日常器物上的具体投射。阅读它,不仅是了解了茶,更是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美学。
评分从装帧设计来看,这套书也体现了一种克制的东方美学。内页的纸张选择和油墨的印刷质量都非常上乘,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有廉价感。特别是那些配图,并非那种过于程式化的摆拍,而是捕捉了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瞬间——比如阳光穿过竹帘洒在茶席上的光影,或者老茶农在茶园里采摘时专注的侧影。这些画面不仅是辅助理解文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读者的审美情趣。它让我意识到,好的出版物在内容之外,其物理形态本身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套可以收藏、可以时常翻阅的“精神慰藉品”。它成功地将“中国茶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拆解成了可以理解、可以掌握、可以日日实践的具体元素,让人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可以安顿心灵的“茶空间”。
评分相较于前两册的“技艺”与“历史”,这本“知识手册”显得格外贴心和实用,它解决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爱好者最常遇到的实际操作问题。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采用了问答和速查的模式,对于如何储存不同种类的茶叶——比如如何让绿茶保持翠绿的鲜爽,如何让陈年的普洱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然“转化”——都有极其明确的指导。我发现很多网络上的储存法都模棱两可,但这本书给出的建议却有着明确的温度、湿度和避光要求,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此外,它对于“如何辨别真伪”和“日常养护茶具”的章节也极为宝贵。比如,书中教导如何通过茶叶的干茶形态、香气和冲泡后的叶底来判断一泡茶的品质,这些都是师傅口传心授的经验,如今能系统地整理成册,对于避免新手走弯路实在太有帮助了。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大师,而是教你如何避免被“坑”,如何最大化地享受到自己所购买的每一片好茶,这种务实精神令人赞赏。
评分这套书的整体编排展现了一种难得的平衡感。如果说“茶艺”是教人“如何做”,“百科”是告诉人“过去如何”,“知识手册”是指导人“现在怎么做”,那么这四卷(假设还有第四卷或综合体)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让学习者不会因为知识的碎片化而感到迷茫。我特别欣赏它在语言风格上的渐进性——从初学者的入门指南,到深入研究者的参考典籍,它似乎能伴随读者的成长而不断展现新的价值。我试着将某一个冲泡方法应用到我日常喝的白茶上,然后对照“百科”中关于白茶历史背景的描述去品味,竟然发现口感和心境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知其所以然”的体验,远胜于盲目地模仿古人。它成功地将一个原本被认为高深莫测的领域,通过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叙述拉近了距离,让人觉得品茶这件事,是任何人都能靠近并享受其中的雅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