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火候 调味 技法:厨神的300道下饭家常菜

满28包邮 火候 调味 技法:厨神的300道下饭家常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其胜 著
图书标签:
  • 家常菜
  • 下饭菜
  • 调味
  • 烹饪技巧
  • 火候
  • 厨艺
  • 美食
  • 菜谱
  • 快手菜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2179
商品编码:3002300668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火候 调味 技法:厨神的300道下饭家常菜

定价:29.80元

作者:王其胜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02821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家常菜要做出高水准的色香味是有诀窍的,带出1000个大厨的厨神亲授绝技,让你迅速窥破绝活门道。¤翻炒、煎炸、炖煮、酱卤、清蒸、凉拌菜一应俱全,蔬菜、肉菜、蛋类、海鲜、水果、豆制品应有尽有,超人气厨神秘传的好吃经典家常菜300道,回味无穷。¤用厨技征服全家的舌头,不仅收获因美味而陶醉的啧啧回味,还收获因厨艺而激赏的啧啧赞叹。

内容提要


《火候 调味 技法:厨神的300道下饭家常菜》精选300道居家常用的好吃下饭菜,兼顾各种菜式和口味,凉拌菜、炒菜、煎炸菜、酱卤菜、蒸菜一应俱全,是为没有条件钻研厨艺,又嘴馋技痒的上班族贴心定制的简易营养家常菜,您不用担心自己底子薄、基础差,打开本书,现学现做,保证给您一样惊喜,一样好滋味!

目录


Part01有色有味又爽口,凉拌一盘开胃菜9

老虎菜10

多味蔬菜丝11

虾皮拌青椒11

三丝莴笋12

清爽西蓝花13

蒜香土豆丝13

西芹百合14

脆爽三丝14

菠菜拌豆腐皮15

油菜叶拌豆腐丝15

松花蛋拌豆腐16

枸杞拌豆腐16

雪里蕻毛豆17

花生酱拌豆腐18

瓜条拌藕片18

凉拌圆白菜19

金针菇拌胡萝卜丝19

豆腐干拌贡菜20

葱油凉粉21

菠菜粉丝21

姜汁四季豆22

杏仁拌豌豆22

香干拌核桃丁23

凉拌魔芋丝23

糖醋白菜丝24

酸圆白菜24

韩式辣白菜25

清凉苦瓜26

木瓜泡菜26

梅干菜27

时蔬干腌菜28

腌菜心29

腌笋干29

干腌蕨菜30

酱白菜梗30

酱黄花菜31

酱蒜头31

甜酱瓜条32

酱咸萝卜条32

麻酱油麦菜33

炝拌菜花34

柿子椒拌虾仁35

鲜橙水芹沙拉36

苹果沙拉36

土豆胡萝卜沙拉37

水果沙拉37

鱿鱼生菜沙拉38

芸豆海虹沙拉38

粉丝海鲜沙拉39

肉馅生菜沙拉40

鸡蛋橄榄沙拉41

夏日沙拉42

鸡肉红柚沙拉43

松子蔬菜沙拉44

玉米扁豆沙拉45

鸡蛋西芹沙拉46

Part02肉菜菌豆巧搭配,翻炒食材新鲜味47

圆白菜炒小虾48

辣炒圆白菜48

宫保圆白菜49

醋熘白菜50

鱼香白菜50

肉末粉丝小白菜51

炝炒小白菜52

醋熘白菜52

蒜蓉油菜53

猴头菜心53

菜花炒肉片54

豆豉鲮鱼油麦菜55

蒜蓉油麦菜55

菠菜炒虾仁56

鸡蛋炒菠菜57

芹菜鱼丝57

香芹炒瘦肉58

熏干炒芹菜58

干煸四季豆59

四季豆炒肉59

虎皮尖椒60

尖椒炒肉丝60

尖椒炒玉米粒61

番茄炒鸡蛋62

番茄虾仁62

干煸茄子63

酱爆茄子64

黄瓜虾仁炒鸡蛋65

虾皮炒黄瓜片65

黄瓜炒冬笋66

海米冬瓜66

肉末烧冬瓜67

苦瓜摊鸡蛋68

脆炒南瓜丝68

鸡丁炒南瓜69

清炒西葫芦70

清炒莴笋70

莴笋炒牛肉丝71

西葫芦炒鸡蛋72

酸辣土豆片72

鱼香菠菜73

醋熘土豆丝73

清炒藕片74

糯米藕74

茭白牛肉丝75

白萝卜炒肉片75

牛腩胡萝卜烧土豆76

胡萝卜炒鸡蛋76

糖醋胡萝卜丁77

香菇鱼片78

蘑菇炖豆腐79

香菇油菜79

榨菜炒银耳80

鲜蘑炒黄瓜80

鸡蛋炒木耳81

金针菇炒鸡丝81

金针菇炒肥牛82

金针菇炒双耳82

木耳炒西芹83

木耳炒肉片84

银耳炖木瓜84

银耳炒肉丝85

绿豆芽炒菠菜86

青椒绿豆芽86

麻婆豆腐87

木耳炒腐竹88

豆腐皮炒韭菜89

青蒜炒干丝90

红烧腐竹90

Part03爆焖煎炸在家做,酥脆松嫩好味道91

滑熘里脊92

锅包肉93

椒盐排骨93

香酥大排94

咖喱酱排骨95

麻辣豆腐干95

酱爆茄条96

生爆盐煎肉96

红烧鱼块97

糖醋鲤鱼97

酱焖鲤鱼98

牙签羊肉99

抓炒里脊100

香煎茄片100

香辣基围虾101

腰果虾仁102

椒盐基围虾102

泡椒鸡杂103

干煸鳝鱼丝103

鱼头泡饼104

荸荠虾仁105

油焖大虾106

水晶虾仁106

鲜贝冬瓜球107

姜葱螃蟹107

酱爆蟹108

辣子鸡109

蒜香辣味肠110

脆熘海带111

咖喱土豆鸡块111

虎皮豆腐112

干炸小黄鱼112

龙须鳜鱼113

蒜味虾114

葱姜虾114

Part04巧控时间有窍门,红烧炖煮都轻松115

红烧猪蹄116

东坡肘子117

红烧牛肉117

福寿肘子118

板栗红枣烧羊肉119

黑豆炖羊肉119

胡萝卜烧羊肉120

小白菜炖豆腐121

海带炖冻豆腐122

土豆炖鸡123

可乐鸡翅124

湘味鸡翅125

蜜汁鸡翅126

笋菇炖鸭126

板栗黄焖鸭127

山药炖鹅肉128

腐乳炖鹅129

红烧兔肉130

荷叶乳鸽131

南北杏水梨炖乳鸽132

枸杞山药煲鸽133

清蒸狮子头134

番茄烧鱼135

葱姜鲤鱼135

酸菜鱼136

水煮鱼136

草鱼豆腐137

银丝大闸蟹137

苦瓜炖牡蛎138

牛肉炖白萝卜138

萝卜烧排骨139

红烧香芋140

红烧平菇140

东北红焖肉141

排骨炖豆角142

酱炖泥鳅143

小鸡炖蘑菇144

Part05大厨亲传酱卤方,街口美味回家做145

香卤百叶结146

卤猪头肉146

卤猪肘147

潮州卤水猪大肠148

九转大肠149

卤猪腰149

川酱卤牛肉150

卤水猪耳150

潮州卤水浸花腩151

手撕兔152

五香卤牛肉152

卤水豆腐鸡蛋153

牛肚卤花生154

卤水金钱肚154

南京盐水鸭155

葱油卤鸡155

茶叶蛋156

盐水鸡翅157

玫瑰豉油鸡157

盐水鸭肝158

卤水鸭舌158

辣卤鸭脖159

豉油浸鹌鹑160

卤水鹅掌160

潮州卤鹅161

卤水鹅什锦161

香卤小龙虾162

盐卤皮皮虾162

五香大墨鱼163

卤豆干164

五香花生164

卤水毛豆165

豉油卤杭椒165

酱肘子166

酱香猪尾166

酱香肥肠167

酱猪头肉167

五香酱牛肉168

酱牛蹄筋169

酱牛舌169

酱汁牛腱170

酱子鸡170

酱鸡杂171

五香鸡蛋171

酱鸡心172

五香凤爪172

作者介绍


王其胜

国家高级烹饪技师、中国十佳营养膳食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大师、全国餐饮业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中国药膳大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现任国家卫生部健康中国万里行活动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营养膳食推广工程委员会常务秘书长、中国烹饪协会烹饪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研究院海军兴海大厦(酒店)健康顾问。

在解放军各总部任职期间,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三总部首长年会、驻港部队首长的大型饮食保障任务,为全军三总部及部队培养专业烹饪技术人员一千余人,并获多次嘉奖。曾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担任营养专家全程指导儿童营养知识,并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养生健康美食》栏目,著有《本草养生》《中国烹饪》《九九养生系列》等20余部专著。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其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供的书名《满28包邮 火候 调味 技法:厨神的300道下饭家常菜》: --- 书名:《时间的织锦:古法探秘与现代生活的交响》 简介: 这是一部跨越千年,探寻人类文明基石与时代脉络的深度思考之作。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的学科或领域,而是以“时间”与“记忆”为双重轴线,编织出一幅宏大而细腻的文化图景。我们试图解构那些看似永恒不变的规则,审视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智慧,并探讨它们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重塑我们的认知与生活方式。 第一部分:失落的度量衡与宇宙的秩序 本章深入古代文明对于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早期理解。我们将考察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以及玛雅文明如何通过天文观测建立起复杂的历法系统。这不仅仅是关于日子的计算,更是关于他们如何将宇宙的宏大秩序投射到日常生活的结构之中。重点探讨了古代的度量衡——从巴比伦的六十进制到罗马的长度单位——这些标准是如何在不同文化间传播、演变,并最终被现代科学所取代或吸收。 我们聚焦于“慢工出细活”的哲学根基。在没有电力和机械化工具的时代,一件艺术品、一座建筑的诞生,需要耗费数代人的心血。本书将通过对古希腊雕塑家、中世纪手抄本插画师工作流程的考证,揭示这种“时间投入”如何内化为一种对完美的执着,以及这种执着如何塑造了作品本身的厚重感和持久的生命力。这不是对工业效率的否定,而是对“时间成本”在价值体系中地位的重新审视。 第二部分:记忆的拓扑学:集体遗忘与个体重构 人类如何记住历史?集体记忆的形成机制,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脆弱和具有选择性。本部分探讨了口述传统、书写介质的更迭(从泥板到莎草纸再到数字存储)如何影响了历史叙事的中心倾向。我们将分析“被遗忘的英雄”和“被夸大的事件”背后的社会心理动因。 此外,本书详细剖析了“记忆的重构”这一复杂过程。我们邀请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观点,结合历史学家的实证分析,探讨个人创伤记忆和历史性灾难记忆在代际间的传递。当老一辈的亲身经历淡去,下一代如何通过纪念碑、档案和家庭故事来构建对过去的理解?这种构建往往是充满张力的,它关乎身份认同的建立,也常常是社会矛盾的温床。 第三部分:工艺的回归:材料、技艺与人性的温度 在追求极致效率的当下,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本书致力于抢救和记录这些“有温度的知识”。我们远赴欧洲的钟表作坊、日本的刀剑锻造炉、以及中国的传统染坊,详尽记录了那些依赖匠人身体感知和数十年经验积累的技艺。 我们关注的不是简单的制作步骤,而是那些无法被量化的“秘诀”——比如木材干燥的湿度控制、金属冷却时的声音辨识、特定药材在熬煮时微妙的气味变化。这些要素构成了工艺的灵魂。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记录,展现了人与材料之间形成的深刻对话。在这些传统技艺中,每一道划痕、每一次打磨,都凝结着制作者对自身技艺的尊重,以及对最终作品持久耐用性的承诺。 第四部分:未来疆域的协商:科技、伦理与非线性发展 当时间感被数字化设备不断压缩时,我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书探讨了从工业革命的“钟表时间”到互联网时代的“即时反应时间”的范式转移。这种加速对人类的注意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引入了关于“数字排毒”和“慢科技”运动的探讨,呼吁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留对“等待的价值”的认知。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未来的伦理困境。随着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对“生命周期”和“存在”的定义正在被挑战。我们是否能够设计出“永恒”的算法?克隆技术是否会模糊个体身份的界限?本书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哲学思辨:在技术不断打破自然界限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协商并维护我们共同的人性与伦理底线? 结语: 《时间的织锦》是一部献给所有对深度思考抱有好奇心、对历史怀有敬畏感、对未来充满责任感的读者的作品。它邀请您放慢脚步,像一位耐心的考古学家那样,挖掘时间深处的纹理,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这本书将为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帮助您在信息洪流中,锚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价值坐标。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特别想提升自己的“宴客”能力,不是说要去做那些复杂的满汉全席,而是希望在亲朋好友突然来访时,能迅速、从容地端出一两道拿得出手的、让人赞不绝口的家常硬菜。这本书的“300道下饭菜”听起来就非常接地气,非常适合这种突发状况。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本书的“调味”部分是否足够精妙。很多时候,我们家里的调味就是凭感觉,“少许”、“适量”,结果就是每一次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我非常渴望能找到那种精准到克的配方,或者至少是明确的比例关系,比如糖和醋的黄金分割点,盐和味精(如果用的话)的叠加效应。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化学实验手册那样严谨,对每一步的调味进行详细说明,比如“先放盐提鲜,后放糖提亮”,我会非常感激。此外,对于那些看似简单的菜,比如番茄炒蛋,这本书会给出什么“厨神”级别的处理方式呢?是蛋液里要加水淀粉打散?还是番茄要去皮?这些细节的差异,往往决定了成品是路边摊水平还是餐厅水准。我期待这本书能帮我把这些被忽略的“玄机”一一揭开,让我的餐桌变得既有烟火气又不失精致感。

评分

天呐,最近在网上闲逛,发现了一本超级吸引眼球的烹饪书,名字叫《满28包邮 火候 调味 技法:厨神的300道下饭家常菜》!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下手买,但光是看这个名字和简介就让我口水直流,感觉我已经能闻到菜香了。我最近迷上了研究那种“一学就会,好吃到飞起”的家常菜谱,尤其对那些能瞬间提升米饭销量的硬菜情有独钟。这本书的宣传语里提到的“火候、调味、技法”这三个关键词,简直戳中了我这个烹饪初学者的痛点。我总觉得自己的菜要么火候不对,要么调味失衡,每次做出来都差那么点意思,总像少了点什么灵魂。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个耐心的私厨老师傅一样,手把手教我如何精准掌握那些看似玄乎的烹饪细节。想象一下,如果我能做出那种色泽红亮、入口即化的红烧肉,或者那种酸辣开胃、超级下饭的鱼香肉丝,那在朋友聚会时该多有面子啊!这本书的“300道”也让人觉得内容非常充实,这意味着我未来几个月都有新菜可以尝试,不会很快就感到枯燥。我偷偷观察了一下评论区,好多人都说按照书里的步骤做,成功率奇高,这让我对它的实用性更加充满信心。我希望它不仅是教我怎么放调料,更重要的是,教会我理解食材的特性,明白为什么这样处理会更美味。这本书的潜力在我心里已经无限放大了,感觉它就是我厨房里的“救星”!

评分

自从开始自己做饭,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对“时间”的把握——也就是书名里提到的“火候”。对我来说,火候简直是个形而上的概念,大火、中火、小火,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炉子上的档位,还是锅具的温度?我经常遇到肉类外焦里生,或者蔬菜炒得软塌塌的窘境,搞得我非常沮丧。这本书要是能解决我的“火候焦虑”,那简直是无价之宝。我希望它能通过描述火焰的视觉效果(比如“油面开始冒青烟”对应什么火候),或者通过描述食材在锅内翻炒时的声音和状态来辅助理解。比如,爆香蒜蓉的“恰到好处”是什么样的?是金黄色,还是略微焦黑?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针对不同炉灶(燃气灶、电磁炉)的火候转换指南,那就太贴心了。我对“技法”的期望也很高,不只是切菜的刀工,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处理食材以达到最佳口感的窍门。比如,如何给肉类上浆才能锁住水分,如何给蔬菜焯水才能保持翠绿。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在厨房里更有掌控感,不再像个被动的操作员,而是真正理解烹饪过程的“掌控者”。

评分

说真的,现在的网络菜谱太多了,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很多所谓的“秘籍”要么配图模糊不清,要么步骤描述得过于笼统,最后做出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号称“零失败”的食谱,结果基本都进了二手书市场。所以,我对《满28包邮 火候 调味 技法:厨神的300道下饭家常菜》抱有一种既期待又审慎的态度。我更看重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技法”讲解。比如,炒青菜为什么会变黄?炖肉如何才能做到酥而不烂?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恰恰是区分普通家常和专业水准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有图解关键步骤,哪怕是图片稍微多一点点也没关系,只要能清晰地展示出不同阶段的食材状态,比如肉类下锅时的油温、调味料混合的顺序和时机。如果这本书能系统地梳理一下中餐里常见的酱油、醋、料酒等基础调料的“脾气秉性”,告诉我什么时候该用生抽,什么时候必须用老抽上色,那价值可就太大了。我幻想着用这本书解锁一系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做饭糊锅”的成就感,那种踏实和满足感,是任何外卖都替代不了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可复制的成功路径,让我这个厨房小白也能自信地端出像样的硬菜。

评分

说实在的,我已经厌倦了那些华而不实、食材稀有、做法复杂的“网红菜谱”。它们或许看起来很美,但真的不适合我这种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常三餐需求。这本书的名字里直接点明了“下饭家常菜”,这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我追求的是那种吃一口就能让人感叹“真香”的朴实美味,是那种能让忙碌了一天的家人放下手机,专心扒饭的魔力。我期待这本书中的300道菜,80%以上都是我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食材,不需要跑遍全城去买什么特殊的香料或进口的蔬菜。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根据手头现有的食材进行“即兴发挥”。比如,如果缺了某种酱料,我能不能用家里的其他调料进行替代,而不会毁了一整道菜?这本书应该提供的是一种灵活的烹饪思维,而不是一套僵硬的公式。如果它能让我做到“举一反三”,那么这300道菜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300,而是开启了我对中式家常烹饪的全新认知。我希望能看到那些看似简单的菜,比如家常豆腐、土豆丝,是如何通过这本书的“厨神技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