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烧烤
定价:68.00元
作者:(美)斯蒂芬赖希伦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472044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本书作者史蒂芬. 赖希伦是世界的烧烤大王,他用3年时间,游览了世界5大洲25个国家,收集了各地特色的烧烤技巧和配方。
本书超过500种烧烤食谱,70余幅全色彩图,堪称烧烤界的“”!
狂销110万册,翻译成15种语言,被誉为烧烤界的!
“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史蒂芬.赖希伦。赖希伦的配方很有意思,每位厨师都会愿意停下来取取经的。”——《今日美国》
这是迄今为止,收录烧烤种类和技术十分全面的一本书。——《先生》杂志
足不出户你就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烤肉。——《纽约时报》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史蒂芬赖希伦是世界*的烧烤大王,他用3年时间,游览了世界5大洲25个国家,收集了各地颇具特色的烧烤技巧和配方。
本书超过500种烧烤食谱,70余幅全色彩图,堪称烧烤界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斯蒂芬.赖希伦是世界的烧烤大王。除了享誉盛名的《烧烤》,他还为多家杂志报纸撰稿。曾主持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热播系列片《绿蔷薇烧烤大学》,被《好胃口》杂志评选为世界的烹饪大师。他还经常做客《早安,美国》、《今日秀》、《CBS》、《探索频道》、《奥普拉》等各档节目。如今,他在佛罗里达州的椰子林和马萨诸塞州的马撒葡萄园岛上居住、烧烤。
文摘
序言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封面那张带着微微油光的烤串特写,配上那种带着烟火气的暖色调,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夏日夜晚街边烧烤摊的无限向往。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食谱,翻开内页才发现,作者在食材的选择和处理上简直是下足了功夫。比如,对于不同部位的肉类如何腌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汁水,书里用了非常细致的图解和文字说明,甚至提到了不同地区腌料中酱油和糖的微妙比例差异。尤其是关于“素烤”那一章,我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竟然能把烤蘑菇和烤茄子写出烤肉般的厚重感,那份用秘制香料烤出的“焦糖化”效果,光是看着图片描述,我的口水就已经快流下来了。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烤制工具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的炭火到现代的电烤炉,那种对烹饪媒介的深入探讨,让整本书的厚度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远超一本单纯的“教你怎么烤”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火候与风味哲学”的探索之旅。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非常贴合“阅读体验”这件事,大量的留白和清晰的图示,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我发现,作者对于“时间管理”在烧烤中的应用简直达到了偏执的程度。他不仅仅是给出食谱,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派对筹备时间表”,从提前一天准备烟熏料、提前两小时进行第一次腌制,到在客人到达前十分钟精准地完成最后一次刷油,每一个环节都卡得死死的。这对于我这种经常组织户外聚会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的混乱感。书中甚至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烤制过程中的社交艺术”,比如如何优雅地处理烤焦的边角料,如何分配烤好的食物才能让每个人都感到公平和满足。这本“烧烤指南”,与其说是一本食谱,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掌控场面、成为“户外烤王”的心理学与实操手册的结合体,实用性和趣味性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第二段评价: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图个乐子,标题那个“满28包邮”的噱头,让我感觉它可能和路边摊那种粗犷的烧烤方式差不多。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简直是低估了这位“烧烤大师”的功力。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诙谐幽默,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作者似乎总能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那些看似高深的烹饪技巧。比如,他对“翻面时机”的描述,竟然用了“就像等待心仪的人经过你身边,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要把握住那转瞬即逝的‘金黄契机’”,这种比喻我真是闻所未闻,瞬间被逗乐了。更让我佩服的是,书中不仅有教你如何烤出完美“嗞嗞作响”的肉串,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如何挑选和制作最适合搭配烧烤的饮品。啤酒的泡沫度、气泡的细腻程度,甚至是自制冷饮中柠檬酸和糖分的平衡点,都被列得清清楚楚,这已经超出了“烧烤”本身的范畴,俨然是一本夏日派对的“全能指南”。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它不是简单地按照肉类、海鲜、蔬菜来分类,而是按照“烟熏的层次感”来构建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烟熏”技巧的那几页,作者详细拆解了不同木屑(比如山核桃木、苹果木)在烤制过程中释放出的风味分子,以及它们与不同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这部分内容写得极其严谨,几乎可以媲美专业食品科学读物,充满了实验精神。我尝试着按照书中建议,用苹果木屑给烤鸡翅做了一次低温慢烤,结果那股淡淡的果木清香完全渗入了肉的纤维深处,那种层次感是平时的烤箱绝对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聆听”烤架上的声音,如何通过气味的变化来判断食物的成熟度,而不是机械地盯着计时器。对于追求极致风味的硬核烧烤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案头必备的“圣经”级别参考书。
评分第四段评价: 我是一位对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的读者,所以这本书中关于烧烤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变历史部分,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作者没有局限于我们常见的东北烧烤或巴西烤肉,而是把笔触延伸到了中亚的卡巴(Kebab)传统、阿根廷的阿萨多(Asado)仪式,甚至提到了古代波斯帝国的宴会上烤全羊的记载。这种跨文化的对比,让原本简单的“烤”这个动作,瞬间变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厚重感。特别是书中对不同文化中“蘸酱”的研究,简直是一部微型的酱料人类学史。比如,韩国烧烤中的韩式辣酱和德州烧烤中甜腻的BBQ酱在哲学上的对立,作者分析得鞭辟入里。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不仅仅学会了烤东西,更像是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类共享“火与肉”的文明溯源之旅,非常开阔眼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