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轻松品饮普洱茶
定价:28.00元
作者:王辑东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019595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了解普洱茶的实战知识体会普洱茶的感性温醇
古茶园里讲不尽的故事引人入胜
茶汤红浓润泽心灵保健的功用令人欲罢不能
泡普洱茶品普洱茶鉴普洱茶享受普洱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作为一个喜欢普洱茶的普通人,明明白白地选茶、明明白白地买茶、明明白白地喝茶,实实在在的说茶、聊茶,把自己向专家、茶农、众多茶人请教的心得,以及数度走进茶山,触摸了无数古茶树、新茶苗的所得所感,拿来汇集成册,并与大家交流。
轻松冲泡普洱茶:介绍普洱茶叶,冲泡方法,配合介绍普洱茶文化。全书图文结合,图解文字,全方位介绍居家普洱茶的选茶、冲泡、品饮方法、茶具选用等实用知识。
轻松品饮乌龙茶:介绍闽南、闽北、台湾、广东乌龙等青茶品种,青茶文化,以及闽南、潮汕、台湾乌龙茶的冲泡方法、茶具选用等实用知识。
轻松一点绿茶通:介绍中国种类多的绿茶,不同产区的名优绿茶,绿茶文化,以及各种绿茶的冲泡方法、茶舞欣赏、茶具等等。
目录
走入深山访古茶
PartP1 了解普洱茶从制作工艺说起
一 从中国茶类说普洱茶
〔一〕中国茶的分类
〔二〕黑茶——普洱茶
1.湖南黑茶
2.四川黑茶
3.广西黑茶
4.云南黑茶
二 看茶的制作揭开普洱茶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普洱茶”
1.普通人眼中的普洱茶
2.专家界定的普洱茶
3.市场上的普洱茶
〔二〕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1.制作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
2.制作自然发酵的普洱茶
3.制作人工发酵的普洱茶
Part2 普洱茶的分类
一 常见的普洱茶分类
1.按照加工工艺不同,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
2.按照外形不同,将普洱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
二 普洱茶的其他分类法
1.按采摘季节分,普洱茶分为三季茶或几水茶等
2.按茶树树形、树龄不同,将普洱茶分为乔木茶、台地茶等
3.按存放环境不同,将普洱茶分为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昔洱茶等
4.按原料嫩度不同;将普洱茶分成不同级别
5.按原料单一或拼配,将普洱茶分为单一原料茶和拼配原料茶
6.按加王王具不同,将普洱茶分为手王茶和机制茶
7.按陈放时间不同,将普洱茶分为生茶、老茶等
8.按功用不同。将普洱茶分为饮冈茶和装饰用茶
Part3 普洱茶的冲泡
一 普洱茶冲泡前的准备工作
〔一〕备茶
1.解茶
2.投茶量
〔二〕备具
1.煮水壶
2.泡茶具
3.茶杯
4.公道杯
5.民族普洱茶茶具
6.其他辅助茶具
〔三〕水和水温
〔四〕冲泡普洱茶的特别提示
1.特别用具——茶刀和滤网
2.不可或缺的程序——润茶
二 都市品饮普洱茶
〔一〕冲泡普洱生茶
〔二〕冲泡普洱熟茶(散茶)
〔三〕煮饮螃蟹脚
〔四〕煮饮老帕卡
〔五〕用螃蟹脚“茶汤”冲泡熟茶
三 民族茶艺
烤茶
四 日常杯泡普洱茶
杯泡普洱茶
五 普洱茶调饮
〔一〕生熟茶调饮
〔二〕普洱奶茶(调饮)
〔三〕菊花普洱茶(调饮)
Part4 普洱茶的品鉴
一 普洱茶生茶鉴赏
〔一〕原料细嫩的生饼
〔二〕乔木茶
〔三〕优质生饼
〔四〕普通生饼
二 自然发酵的普洱茶鉴赏
〔一〕5年的茶砖
〔二〕10年的老茶
〔三〕20年的老茶
三 普洱茶熟茶鉴赏
〔一〕原料细嫩的熟饼
〔二〕带樟香的熟饼
〔三〕普通熟茶
四 特色普洱茶
〔一〕普洱茶膏
〔二〕螃蟹脚
〔三〕老
〔四〕老帕卡
〔五〕老茶头
〔六〕谷花茶
Part5 普洱茶的选购存储和保健
一 如何选购普洱茶
1.明确选购普洱茶的目的
2如何选购普洱茶
二 如何保存普洱茶
1.存放普洱茶的环境
2.存放普洱茶的容器
3.存放普洱茶的选茶建议
4.普洱茶存放的时间
三 普洱茶的保健
作者介绍
王缉东,广西客家人,著有《茶马古道茶意浓》一书。拍摄多本茶书,以摄影人,爱茶人的视角。亲身体验、深入求索,之后将所得所感成文,不断探求茶的世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完美,逻辑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扎入复杂的分类中,而是用一个非常巧妙的“用户画像”章节开场,让你先找到自己最可能属于哪一类茶友——是偏爱浓郁的还是喜欢清爽的?是注重健康养生的还是追求品鉴乐趣的?这种以人为本的切入点,让我立刻就有了代入感。随后的章节,便根据这些定位,精准推荐了相应的品饮方法和茶品选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处理存储中的普洱茶”的建议,它纠正了我过去对“干仓”和“湿仓”的片面理解,强调了通风、避光和恒温的重要性,这对于生活在城市公寓里的我来说,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实操指导。文字风格上,作者的文笔老辣又不失幽默,那种恰到好处的调侃,让阅读过程丝毫没有压力,反而充满了乐趣。它不像教科书那样要求你背诵,而是像一位耐心且经验丰富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他的心得。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普洱茶的认知几乎停留在“黑乎乎的一坨”的阶段,觉得那玩意儿是老一辈人才会喜欢的“老古董”。朋友极力推荐,说这本《轻松品饮普洱茶》颠覆了他对茶的所有想象,我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活泼跳脱,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工艺说明书,更像是一篇篇精彩的旅行札记。作者将品茶的过程描绘成了一场感官的探险,每一页都充满了对生活美学的细腻捕捉。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茶与器的搭配”那一章节,它没有强求你必须拥有昂贵的紫砂壶,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所处的环境来选择最适合的茶具,哪怕是用一个简单的白瓷盖碗,也能品出万千风情。这种将品茶与现代生活无缝连接的理念,彻底打消了我“喝普洱需要仪式感过度”的顾虑。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斗茶”,而是如何“悦己”。书中穿插的几段关于云南茶山风土人情的描绘,更是锦上添花,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云雾缭绕的山间,呼吸着带着湿气的茶香,非常治愈。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茶艺界的“救星”!我一直对普洱茶那种醇厚、深邃的味道心存向往,但总觉得门槛太高,又是年份、又是发酵,听起来就让人望而却步。拿到这本《轻松品饮普洱茶》,光是书名就让人感觉如释重负。它完全没有那种老学究式的说教腔调,而是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把我领进了普洱的世界。里面详细讲解了从生茶到熟茶的口感差异,特别是对于“挂喉感”和“陈化韵味”的描述,简直是神来之笔,让我立刻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那种温暖、回甘的体验。书里还配了大量的实景图片,比如如何正确地冲泡、如何辨识优质的条索,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新手一下子就找对了方向。我最欣赏的是它推荐的几款入门级普洱,价格适中,品质有保障,避免了我刚开始就花冤枉钱买到“假货”或者“不对味”的茶。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那个对茶罐子敬而远之的门外汉,而是有信心在茶友面前侃侃而谈,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泡上一杯真正懂得欣赏的普洱。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成为专家,而在于让你真正享受喝茶的乐趣。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绿茶爱好者,一直认为只有清新的绿茶才能代表茶的本真,对普洱那种“陈香”总持保留态度。然而,这本书让我对“时间发酵的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介绍熟茶工艺时,没有堆砌复杂的化学名词,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魔术”和“微生物的交响乐”这类比喻,把原本听起来有些“土气”的渥堆过程写得充满科学的神秘感和艺术的创造性。书中有一段对比了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从初制的新茶到陈化十年的老茶,口感的变化层次被描述得丝丝入扣,比如从“青涩的草本气息”到“温润的药草甜感”,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成功地吸引了我这个“非普洱派”的读者。它提供的品鉴记录表格也极其实用,它引导我去关注那些我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比如茶汤的亮度、挂杯的气味等等。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普洱茶的美,在于它的包容性和后发力,它就像一坛美酒,越陈越有故事。
评分我购买了市面上好几本关于普洱的书,但大多要么是纯粹的收藏投资指南,要么就是过于学术化,让普通爱好者望而却步。这本《轻松品饮普洱茶》的出现,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实战性”。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了“普洱茶的健康功效与日常调理”,它没有夸大宣传,而是引用了一些相对科学的论据,结合了传统中医的观点,讲述了普洱茶在消食、暖胃方面的作用。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三日排毒”饮茶计划进行了一周,身体感受确实有微妙的变化,最明显的是睡眠质量有所改善。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几种普洱茶在特殊情况下的冲泡技巧,比如肠胃不适时该如何调整投茶量和出汤时间,这些都是在其他书籍中很少能看到的“急救”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做到了“把知识变成力量”,让我们这些日常饮茶的人,能更科学、更健康地享受这杯中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