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葡萄酒购买指南
定价:28.00元
作者:周凡生著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8014471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葡萄酒热潮已渐渐降温,而书架上介绍葡萄酒的书林林总总。要再写一本有关这类酒的书,似乎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如何才能凸现这本书的特色和独立性?市面上有关葡萄酒的书,有两大类型,从刘距堂先生翻译的《葡萄酒入门》至林裕森先生的《葡萄酒全书》,属于科教书的类的著作,读者可以从中吸收到有关知识。陈新民先生著的《稀世珍酿》,则专注于酒庄的背景介绍,使读者对这些酒庄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些书都秀有参考价值,只是都属理论作品,惟独缺一本由消费者立场去写的购酒指南。在这基础下,从1998年4月起开始收料,编写这本《葡萄酒购买指南》。
内容提要
为了编写这本书,总共收集了500多瓶2000台币以下的酒的资料,后几乎剔除了一半,剩下不到100瓶。原因无他,有些酒实在不敢向大家介绍。书中有些酒笔者曾经品堂,便多加着墨。其他则转载代理商提供的资料,当中认为过分夸大的用语,则予以删除,以求公正。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体察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本书由宇航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购买葡萄酒的一些方法和各种葡萄酒的来历和味道,可以让你买到自己喜欢的葡萄。
目录
自序
酒厂介绍
北美洲
朗能
坎贝亚
朗奎玛
铁石
康爵
路易士马蒂尼
玛利菲尔
罗伯特
罗伯蒙岱维
约瑟费普
露丝
圣法兰西斯
澳大利亚
达仑堡
薏玲站
米奇顿
史葛文山
雅瓦薏玲
奔富
南美洲
温拿特
圣派德罗
温杜兰
圣大力
干莎多鲁
欧洲
卡地亚
佳卡修
杜佳
崔宁
可兰得雷杰
修柏李尼叶
阿曼卢梭
夏思比霖
安蒂 诺里
勃沙洛
甘恰
喜加
波多侯爵
玛雅
情境
喜
怒
哀
乐
葡萄酒小百科
作者介绍
周凡生,你很难想像这位定居台北十多年的帅哥是位葡萄酒的行家。他写的这本“指南”虽是提供消费者按图索骥的书,从中却也可以读出这位来自香港的台湾女婿的品酒美学。他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曾是多家外商银行外汇总的经理,与他闲聊起股市及汇市行情来头头是
文摘
序言
(评论一:侧重于对“葡萄酒购买指南”的期望与实际落差的失望) 说实话,拿到这本《葡萄酒购买指南》的时候,我满怀期待,想着终于能有一本能把我这个葡萄酒小白从超市货架前的迷茫中解救出来的“圣经”。我期待的是那种结构清晰、图文并茂的入门手册,最好能细致地讲解如何看懂酒标上的那些拉丁文和复杂的年份信息,能告诉我不同葡萄品种的风味特征,以及最关键的——在不同价位区间内,哪些酒是真正物有所值的“宝藏”。但读完之后,感觉就像是看了一本非常宏大叙事、却缺乏实用操作指南的葡萄酒历史画册。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勃艮第的风土、波尔多的等级制度,这些内容固然深刻,但对于我这种只想周末去超市挑瓶合适的餐酒回家的人来说,信息密度实在太高,而且很多描述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提供直接的购买决策工具。例如,当我在面对一排标价相近的赤霞珠时,这本书里关于“如何辨别橡木桶使用对口感的细微影响”的论述,虽然专业,却无法立刻转化成一个简单的购买清单或筛选标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在预算内优化选择”的实用技巧,比如不同产区常见缺陷酒的识别方法,或者特定食物搭配的快速参考表。这本书的深度毋庸置疑,但作为一本“购买指南”,它在“指南”的实用性上,似乎有点用力过猛于“历史与文化”的阐述了。
评分(评论四:对书籍的价值取向和侧重点的个人化解读)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极其推崇“风土主义”和“传统酿造哲学”的信徒。通读下来,我能明显感受到一种对新兴世界葡萄酒的审慎甚至略带批判的态度。它在赞美欧洲古老产区的每一个细微差别时,用了近乎诗意的语言,但对于新世界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加州那些极具性价比和创新精神的酒款,介绍篇幅和赞誉程度明显不足,或者说,视角相对保守。这让追求“性价比与创新”的我感到有些失落。我理解对传统的尊重,但这毕竟是一本面向现代读者的“购买指南”。现代的购买行为,必然会涉及到全球化带来的丰富选择。如果指南在介绍国际市场时,无法做到相对的平衡和中立,仅仅侧重于对“经典”的权威解读,那么它就牺牲了对当下市场多元性的覆盖。它更像是一本“传统葡萄酒的哲学宣言”,而非一本“面向21世纪购买者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评论二:强调阅读体验与内容组织上的不适应) 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阅读的“马拉松”。它仿佛被设计成了一部学术专著而非面向大众的消费参考书。文字密度极高,论述极其严谨,但那种行文的流畅度和节奏感却让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我试着从头到尾快速浏览一遍,希望能抓住核心脉络,但很快就被大量的地名、年份、以及冗长复杂的从句搞得晕头转向。它更像是一本需要读者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后,进行深度研究的参考资料。如果我是侍酒师或葡萄酒专业的学生,也许能从中找到巨大的价值,因为信息的颗粒度非常精细。然而,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更需要的是一种引导式的体验,比如用清晰的小标题引导我去关注特定情境下的选择,或者用更口语化、更具画面感的描述来激发我对品鉴的兴趣。目前的结构,更像是将一部百科全书的内容硬生生地塞进了“购买指南”的框架里,导致阅读体验是沉重而缺乏乐趣的。
评分(评论五:从信息结构的有效性和检索便利性的角度进行评价) 如果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工具书来使用,它的检索效率是我最不满意的部分。一本好的指南,应当允许读者快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无论是通过详尽的索引,还是清晰的章节划分。然而,这本书的结构更倾向于叙事性的流动,而不是模块化的拆解。例如,当我想要快速查找某个特定酒精度的葡萄酒在搭配辣味菜肴时的推荐范围时,我发现自己必须在好几个章节之间来回翻阅,因为相关的知识点被分散在了关于“酸度平衡”、“糖分残留”和“特定产区历史”的讨论中。索引系统也显得不够精细,很多关键术语找不到直接的页面指向。这意味着,这本书更适合被从头到尾精读一遍,以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对于我这种需要“查阅特定问题”的需求场景来说,它的操作性极差。它需要你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它的知识地图,而不是直接给你地图上的坐标。
评分(评论三: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指出其对新手的不友好性) 我买了这本书,是想解决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如何在朋友聚会上,端出一瓶体面又不失个性的葡萄酒。我期待的是书中能有一张“新手自救地图”:比如,如果你要去参加一场鱼子酱晚宴,你应该在200元价位左右找什么?如果你在超市里看到一瓶来自智利的马尔贝克,应该对它的期待值设置在哪里?这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是自上而下的,它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框架,然后才开始讨论具体的产品。这种逻辑对我来说是反向的。我更希望它能从“需求”出发,反向推导出“知识点”。书中对特定年份气候对葡萄成熟度的影响分析得入木三分,但当我需要快速判断一个非著名酒庄的某款酒是否值得冒险时,这些信息就显得过于“滞后”和“宏观”了。它更像是一部葡萄酒历史的“深度剖析报告”,而不是一本能帮你快速做出日常采购决策的“实战手册”。我看完之后,依然感到无从下手,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快速地应用到货架前的三秒钟决策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