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家庭制作一些美味可口的凉菜,不 仅入口清凉,而且回味悠长。而对于冬季,很多人以 为凉菜不适合,在寒冷的天气再食用一些凉菜,会让 人感到发怵。其实凉菜不仅适宜夏秋季节,冬季食用 一些凉菜,可促进新陈代谢,迫使身体自我取暖,这 会消耗一些脂肪,调动免疫系统,有利于保健,也可 以达到减肥目的。
王和平编写的《7天学会家常凉菜(全新升级版) 》针对烹饪初学者量身定做,首先用1天日寸间,为 您分步介绍新手制作凉菜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常识,如 凉菜常用的原料、调料,凉菜常用味型,凉菜加工和 窍门,凉菜技法和装盘等,使您在正式制作凉菜前, 就可以掌握基础的内容。
**天 凉菜常识介绍
春季凉菜
夏季凉菜
秋季凉菜
冬季凉菜
叶菜/瓜果菜/根茎菜/食用菌/藻类
里脊肉/五花肉/肝腰/肚肠/火腿/
猪蹄/排骨/猪血/牛尾/
仔鸡/鸭子/鹌鹑/乌鸡/鹅肉/鸽肉/
禽血/胗肝/鸡蛋/松花蛋
鱼肉/虾肉/贝肉/鱿鱼/螃蟹/豆腐/
豆腐皮/豆腐干/腐竹
精盐/泡辣椒/醪糟/香糟/酱油
花椒油/胡椒/花椒/豆瓣酱/白糖/
番茄酱/豆豉/米醋
蒜泥味//圣味
椒麻味/麻辣味/香糟味
番茄味/麻酱味/芥末味
其它味型
红油味/家常味/煳辣味/成鲜味/鱼香味/
酸辣味/姜汁味/酱香味
西蓝花加工/茭白加工
大肠加工/猪肝加工/猪肚加工/猪腰加工
河虾加工/海蜇加工/海螺加工/蛏子加工
油皮涨发/猪蹄筋涨发/鸡胸肉加工
莲子涨发
苦瓜巧去苦味/山药巧去皮
菠菜翠绿窍门/番茄巧去皮
羊肾加工窍门/猪腰去腥窍门
花椒水巧制作/巧分蛋黄和蛋清/
巧炒芝麻盐
凉菜装盘种类
单盘/拼盘/花色拼盘
凉菜装盘方法
撩,堆,整,鼠,猿,款
冻/猪耳冻
拌/凉拌鱼丝
炝/葱油炝双耳
腌/芥味鸭掌
酱/家乡酱鲅鱼
卤/香辣美容蹄
泡/川香泡菜
……
第2天 爽口拌菜
第3天 美味腌菜
第4天 风味熏菜
第5天 咸鲜卤菜
第6天 浓香酱菜
第7天 鲜香泡菜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清新的绿色调,让人一看就觉得很舒服,很适合夏天。我本来以为里面会是一本非常专业的食谱,那种恨不得把每一克调料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书。结果翻开之后,发现它更像是一个厨房新手的好伙伴。它把很多看似复杂的凉菜都拆解成了非常基础的步骤,比如那个口水鸡的制作过程,我以前总觉得调料配比是个玄学,现在一看,原来只要掌握了基础的“红油比例”和“麻酱的稀稠度”,就能做出来七七八八的味道了。不过,对于我这种已经做了几年饭的人来说,有些基础的知识点就显得有点啰嗦了,比如“如何正确地焯水”这种,我大概是十年前就学会了,所以翻阅的时候需要花点心思跳过这些部分。但从整体布局来看,作者很用心,图文并茂,每一步都有清晰的图片辅助,哪怕是厨房小白也能照着做个不离十。它成功地降低了制作凉菜的心理门槛,这点值得肯定。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食材处理时的一些小窍门,比如如何让黄瓜拍得更有层次感,而不是简单地用刀切,那种细节之处,确实能体现出作者的经验积累。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范围倒是比我预期的要广一些,我原以为它只会集中在川渝地区的经典凉菜,比如担担面、夫妻肺片那种重口味的。然而,它竟然还收录了不少江浙一带的清爽系凉拌菜,比如糟卤毛豆和冰镇素什锦,这倒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想在夏天做点不那么油腻的东西,但又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多元化的选择,让你不会觉得菜谱过于单一。我尝试做了那个“蒜泥白肉”的版本,它强调了肉片要切得薄而均匀,并且在淋上酱汁之前要静置几分钟,让肉片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口感才不会软塌塌的。按照书上的方法来,成果确实比我以前随便拌拌要好吃得多,那种蒜香和肉香的融合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如果它能在每个菜的最后,增加一个“口味调整建议”,比如“如果偏爱酸甜口,可以多加两滴陈醋”,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是独一无二的,食谱只是一个基准线,灵活变通才是王道。
评分从内容详实度来看,这本书的诚意是足够的,几乎涵盖了我能想到的所有常见家常凉菜的制作思路。我特别关注了它对“如何平衡酸甜苦辣咸鲜”这一综合味觉体系的讲解。作者非常直白地指出,凉菜的味道讲究的是层次感,比如先尝到酸,后味是回甜的,最后才是微麻或微辣的收尾。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味道修正工具箱”,即如果你觉得不够酸,应该加柠檬汁还是醋;如果觉得太咸,应该加糖还是加清水稀释。这种对最终结果进行调试的指导,远比单纯的配方重要得多。唯一让我觉得有些美中不足的是,对于一些需要提前预处理的食材(比如某些坚果的炒制或者干辣椒的泡制),如果能给出一个更详细的预处理时间表,比如“请提前一天完成XX步骤”,会更有利于读者规划一顿完整凉菜的制作流程。总的来说,这本书成功地将“家庭制作”和“美味”这两个概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实用性远大于理论性,是一本值得在夏天常备的书籍。
评分我这个人对手感和阅读体验很看重,这本书的排版逻辑清晰,章节划分明确,这一点我非常赞赏。它把凉菜分成了“荤菜”、“素菜”、“豆制品”和“主食类凉拌”四大类,这使得查找特定类型的菜谱时效率很高。我上次急着找一个适合宴客的凉菜,直接翻到“荤菜”部分,很快就锁定了一个看起来比较有档次的摆盘方案。不过,在一些关键步骤的描述上,我感觉作者可能有些“经验者盲区”。比如在拌制一个需要长时间腌制的凉菜时,书中提到“放入冰箱冷藏4小时以上”,但没有具体说明是用保鲜膜封口,还是用带盖的容器,这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会造成额外的困扰,因为直接暴露在冷藏环境中容易串味。如果能增加一个“储存与保鲜”的迷你板块,指导读者如何利用不同容器来应对不同风味的凉菜,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再上一个台阶。总体而言,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在指导你,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专业厨师在发号施令。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中规中矩,纸张不是那种特高级的铜版纸,光泽度一般,但胜在实用性强,因为是做菜书,经常会沾上油渍或者水渍,如果纸质太好反而会心疼。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传统调料的介绍非常到位,它没有直接给出“酱油10克”这种生硬的指令,而是用了“生抽适量”并解释了生抽在这种凉菜中的作用——主要提供咸味和基础酱香。这种讲解方式,对于那些想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模仿“怎么做”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尤其欣赏它关于“凉菜的去腥与增香技巧”那一章的论述,特别是关于香料包的熬制方法,它建议用低温慢炸的方式提取香料的精油,而不是直接下锅爆炒,这样可以避免香料的焦糊味。这个技巧我之前在其他菜谱里从未见过,非常具有操作性。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关于素菜处理的部分,感觉略显单薄,更多的是在强调肉类和面食的制作,素菜的处理更像是一种附带的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