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插花 9787122279248

中国茶道插花 978712227924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迎迎,刘明华 著
图书标签:
  • 茶道
  • 插花
  • 中国文化
  • 传统艺术
  • 生活美学
  • 园艺
  • 花艺
  • 礼仪
  • 静心
  • 审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9248
商品编码:2963312259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茶道插花

定价:68.00元

售价:49.6元,便宜18.4元,折扣72

作者:朱迎迎,刘明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222792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茶道插花》结合我国传统插花的艺术风格、中国茶道的意境、花艺美学、花艺职业培训等知识进行汇总整理,全书共分三个章节,即从茶道插花基本理论、茶道插花经典作品赏析、茶道与茶道插花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中国茶道插花的概念、起源、应用、特点、构成要素、命名方法、固定方法、基本造型、插花作品处理以及择茶、选器、品茗、茶文化与茶道插花的联系、意义等内容,并配有经典插花、茶艺图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中国茶道插花》可作为茶艺、花艺、插花等职业培训用书及花店店员、爱好者参考用书,也可作为茶学、观赏园艺、园林、汉语言专业参考用书以及高等院校的公选课教材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刘明华,上海插花花艺协会,上海插花花艺协会学术研究副主任,刘明华从事插花艺术20多年,先后多次经过中国传统插花高级研修培训,日本池坊圣流师资培训,美国芝加哥花艺学院高级研修培训。多次担任上海市与
宝山区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花艺总设计。现任上海插花进修学校教师,上海插花花艺协会学术研究付主任,禅艺花会付会长 中国花卉杂志特约撰稿人,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颇有研究,擅长中国传统插花中的茶花、禅花的教学。

文摘


序言



东方之韵:茶道与花艺的交融之旅 书名: 东方之韵:茶道与花艺的交融之旅 ISBN: 9787122279309 (注:此为示例ISBN,与原问题中图书ISBN无关,用于构建新书的独立介绍。) 作者: 陆子涵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 开本: 16开 页数: 320页 定价: 88.00元 --- 内容简介: 《东方之韵:茶道与花艺的交融之旅》并非一本关于特定茶文化或单一插花流派的专著,而是一部深入探讨东方美学体系中,“静”与“动”、“有”与“无”两大核心哲学如何通过茶事与花道这两个载体相互映照、相互成就的艺术论著。本书旨在引领读者跨越单纯的技艺层面,进入一种融合了禅宗思想、儒家中庸之道以及道家自然观的审美境界。 本书结构严谨,分为上、中、下三篇,辅以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历史背景梳理,力求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腻的东方生活美学框架。 第一篇:静之源流——茶道的哲学底蕴与空间营造 本篇聚焦于茶道——这一以“静”为核心的仪式。它不详述某一派系的茶具鉴赏或冲泡技法,而是深入剖析茶道精神的根源及其对周边环境(即“空间”)的影响。 一、茶道的“空”与“寂”: 探讨茶道中“空寂”概念的形成,追溯其与佛教禅宗的紧密关联。重点分析在茶室(如“一间半”或“草庵”)的设计中,如何通过极简的材质、光线的引导以及留白的处理,实现对观者心境的净化与引导。这不是对茶室构造的指导手册,而是对“氛围”这一无形之物的解析。 二、器物与心性的对话: 审视茶器在茶道中的象征意义。本书着重于讨论茶碗、茶则等器物如何通过其朴拙的釉色、自然的手感,反过来塑造饮茶者对“不完美之美”(侘寂美学)的理解。例如,如何从一件看似粗糙的陶器中,体悟到时间流逝与自然造化的痕迹。 三、茶汤的流动与时间的停滞: 探讨茶汤从沸腾到入口过程中的“动态平衡”。研究在茶事进行中,时间感如何被拉伸和重塑,使参与者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片刻永恒”。 第二篇:动之显现——花艺中的生命哲学与结构张力 中篇将视角转向花道,但关注点并非传统流派的“天地人”三主枝结构,而是探讨花艺如何表达生命力的“动感”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张力”。 一、花材的生命叙事: 本篇将花卉视为短暂停留的生命体,研究花艺师如何通过对枝条的弯曲、裁剪和定型,赋予静止的花材以生命叙事的张力。探讨“枯枝”、“残叶”在整体构图中的重要性,它们代表了生命的循环与无常,而非简单的装饰元素。 二、空间中的动态平衡: 分析花器(或花篮)与花材之间的关系。不同于追求对称的稳定,本书着重探讨花艺作品中如何通过不对称的布局和视觉上的重量转移,营造出一种即将发生变化或正在生长的动感。这是一种对自然界中非线性生长的模仿与提炼。 三、色彩与季节的隐喻: 研究东方文化中对季节色彩的敏感性。例如,如何仅用几枝初春的梅花和几片苔藓,来传达“寒尽春归”的意境,以及这些色彩组合在心理层面引发的共鸣。 第三篇:交融之境——茶与花的审美互证与生活渗透 全书的精髓在于第三篇,即探讨茶道与花艺如何超越各自的边界,在精神层面实现互文和互证,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东方生活美学体系。 一、境的相互构建: 分析在茶室布置中,花艺作品如何成为空间精神的“焦点”或“引子”。一瓶清雅的插花,如何瞬间将茶席的氛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层面?反之,茶事的流程如何烘托出花材的内在气质? 二、简素中的丰盈: 探讨茶道与花艺共同倡导的“去繁就简”原则。对比西方插花对色彩和数量的强调,本书剖析东方美学如何在极度节制(如只用一朵花、一盏清茶)中,激发观者内心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回溯。 三、日常化的仪式: 最终,本书将视野从雅致的茶室拉回到日常起居。作者认为,茶道与花艺的真谛并非仅存于仪式之中,而在于将“专注”、“敬畏自然”和“欣赏瞬间”的态度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细节里——比如清晨为自己泡一壶茶,案头摆放一枝时令之叶。 ---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不提供僵硬的步骤图解,而是侧重于阐释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审美原则,帮助读者形成自己的“眼光”。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美学史、宗教学、园林设计和生活哲学,为研究东方生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全新的参照系。 文字沉静优美: 叙事风格内敛含蓄,力求用精准而富含韵味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一种静谧的阅读体验。 《东方之韵:茶道与花艺的交融之旅》是一本关于如何“观看”与“感知”的书,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静谧角落,在茶汤的氤氲和花朵的呼吸中,寻找到属于现代人久违的内心秩序与安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享受。最近在接触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对那种“闲适”“雅致”的生活方式特别向往。当我在网上看到“中国茶道插花”这本书的介绍时,我的眼睛立刻亮了。我猜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枯燥的技巧手册,而是会带我走进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插花为何会成为茶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精神联系?我想象中,这本书会用优美的文字,配上精致的插图,带领我领略古人如何在品茶的同时,欣赏手中那束凝聚了天地灵气的花朵,体会“花为知己,茶为伴”的意境。我特别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用最简单、最自然的花材,通过恰当的构图和配色,来表达出“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让茶室的空间瞬间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感。如果书中还能分享一些关于花材寓意、插花禁忌,甚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与插花的结合,那就太棒了,这绝对是一本能丰富我精神世界的好书。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平日里喜欢在家中摆弄一些花草,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灵魂,少了点东方韵味。偶然间看到“中国茶道插花”这个书名,立刻被吸引住了。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把花插到瓶子里,而是会深入探讨茶道美学与插花艺术之间深刻的联系。我希望它能告诉我,为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插花常常与茶道相伴而生,它们共同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是“花如茶,茶如花”的相互映衬,还是“品茗赏花”的意境提升?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阐述,解释不同花材在茶道中的象征意义,比如梅兰竹菊所代表的君子品格,或是四季时令花卉所传递的自然哲学。我也希望能学到一些具体的技巧,如何运用留白、虚实、曲直等东方绘画的构图理念来创作出富有生命力和禅意的插花作品。如果书中还能分享一些古代文人雅士在品茶赏花时的趣事,或是关于茶道插花的经典名句,那就更完美了,这不仅能增进我对手工艺的理解,更能丰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插花,尤其是对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搜寻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的宣传,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翻阅,但光是标题“中国茶道插花”就足以让我心生向往。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古朴的茶席上,一束雅致的花艺静静地绽放,茶香袅袅,花韵悠悠,整个场景充满了禅意和宁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茶道与插花艺术的结合,不仅是技巧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传递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根据不同的茶品、茶器,甚至是品茶的心境来选择和搭配花材,如何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最自然的形态来表达“天人合一”的意境。我猜这本书里一定会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展示不同风格的茶道插花作品,让我能够从中获得灵感,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历史渊源的介绍,让我更了解这项传统艺术的发展脉络。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期待的种子,我迫切地想知道,它是否能带我进入那个充满诗意和雅韵的中国茶道插花世界。

评分

我对花艺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国内在这方面的书籍,要么太偏西式,要么过于理论化,缺乏一些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指导。偶然间看到了“中国茶道插花”这本书,这个名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是,在一场精致的中国茶会中,一束恰到好处的插花是如何烘托出整个氛围的。我期待这本书能从茶道的角度出发,来讲解插花的艺术,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更重要的是传递其中的精神内涵。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选择最能与之呼应的花材,如何通过插花的姿态来体现茶道的“静、雅、正、清”,如何让花朵的香气与茶香相互辉映,形成一种多感官的和谐体验。我希望能学到一些关于花材的“性格”和“语言”,懂得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用最恰当的姿态,展现出花朵的自然美和生命力,并且与茶器、茶席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本能够提升生活美学,并且触及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意境的读物。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对“中国茶道插花”这个组合有点懵,感觉两个概念似乎有些距离。但我最近在看一些关于东方美学的纪录片,对其中的含蓄、内敛和意境之美越来越着迷。所以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它是如何将“务实”的插花技艺与“虚静”的茶道精神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指导,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场合来选择最恰当的花材,以及如何根据茶具的风格来设计与之匹配的花器。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那种极简主义的花艺风格,用最少的花材,勾勒出最动人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我更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泡一杯茶的同时,如何通过一旁的一束花,来传递主人家的心境,或者为整个品茶空间增添一份雅致与宁静。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历史上的案例,介绍一些著名的茶道插花大师或者作品,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项艺术的魅力和传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