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精选家常菜汤粥1588例-现代人
定价:19.90元
售价:13.5元,便宜6.4元,折扣67
作者:甘智荣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19680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在家做菜,美味实惠,安全健康。
巧做美味,分家分享。科学养生,合理饮食!
为你提供*全面系统的家常菜式,全方位提升你的厨艺指数,成为*受欢迎的巧主妇!
内容提要
科学、专业的食物专题讲解;全面、准确的营养成分数据;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步进式的图文解说;专家编写,名厨主理;内容全面,图片靓丽,装帧精美,价格低廉。“精选家常菜汤粥1588例”是一本关心我们的饮食和健康的营养读物。教你做550款健康菜谱,502道滋补靓汤,247道养生香粥,289种营养功效。书中还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购买这本食谱的初衷是想寻找一些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万能”汤粥,比如感冒了喝什么、肠胃不适了吃什么,或者冬天进补该用哪些食材搭配。这本书的分类倒是也做了,什么滋补篇、清热篇、美容篇,看起来很全面。然而,深入研究后发现,很多“功效”的描述非常笼统和概念化,缺乏更科学或至少是更具体的解释。比如“这款XX粥有助于提升气色”,具体是哪个成分在起作用?每天喝多少量才算适量?对于很多养生爱好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食谱,更是一种背后的逻辑支撑。这本书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它更像是一个简单的菜名和配料的堆砌。我对比了一下家里其他几本专门讲“药膳”或者“时令养生汤”的书,那些书虽然菜例可能没这么多,但对每种食材的特性讲解得非常透彻,让你知道为什么这么搭配。而这本,我翻到“针对现代都市人熬夜上火”的章节,里面推荐的几款汤,配料无非就是枸杞、菊花、竹叶,听起来很安全,但也实在太基础和常见了,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新知”。感觉它只是把所有常见的清热降火的食材一股脑塞进去了不同的汤里,做成了不同的版本,缺乏对“现代人”具体生活压力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灾难,让人看了就失去了下厨的欲望。我不是一个对审美要求极高的人,但至少基本的阅读体验是要有的吧?那些图片,天哪,简直像是用十几年前的老式卡片机拍出来的,色彩灰暗,食物的质感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汤水看起来浑浊不清,粥更是黏成一团,完全没有那种“入口即化、鲜美无比”的诱惑力。更让人抓狂的是字体和字号的搭配,正文的字很小,而那些所谓的“小贴士”或者“营养解析”却用了加粗的斜体,视觉焦点完全被分散了。我尝试着根据一张关于菌菇鸡汤的图片来操作,结果发现图上的鸡肉颜色和我实际做出来的效果天差地别,让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我的锅有问题,还是火候不对劲。对于很多初学烹饪的朋友来说,图片是最好的直观指导,它能帮你判断食材的状态是否到位,火候是否适中。但这本书的图片完全起不到这个作用,反而像是一种误导。如果作者只是想做一本纯粹的文字手册,那也没什么,但既然有配图,就应该保证其专业性和吸引力。这感觉就像是买了一本卖家的存货图册,而不是一本用心编辑的美味食谱,阅读体验极差,严重影响了尝试新菜的热情。
评分这本所谓的“精选家常菜汤粥1588例-现代人”的书,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名字听起来铺天盖地,一千多道菜谱,这得是多大一本工程量啊?我平日里做饭也就是图个方便快捷,周末偶尔会尝试一些新的花样,但说实话,我更倾向于那些步骤清晰、食材常见、味道家常的方子。翻开这本书,第一印象是目录排得密密麻麻,感觉就像是一本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能让人心生向往的烹饪指南。我特意找了几道我自认为很拿手的菜,比如西红柿鸡蛋汤,想看看它能给出什么“现代人”的创新。结果发现,所谓的创新也就是换了点香料或者调整了调味比例,并没有颠覆性的做法。对于我这种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来说,很多汤粥的煲煮时间还是偏长,很多步骤也略显繁琐,比如“先将XXX焯水三分钟,沥干后用微波炉加热三十秒,再放入砂锅中”。这种细致到有点过头的描述,反而让我觉得制作过程不够“家常”,更像是专业厨房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种“没有时间,就放少点佐料,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半小时”的实用建议,而不是精确到秒的计时要求。说实在的,如果只是为了凑数量,搞这么多例数,质量上难免会有所稀释,很多方子看起来大同小异,只是名称略有变化,这对于追求效率和口味稳定性的现代家庭烹饪者来说,吸引力确实不大。
评分这本书的“现代人”定位,在食材的选择上显得有些脱节。我理解“家常”意味着使用常见的、容易获取的食材,但有些配料的选取,让我感觉作者的“家常”定义可能停留在二十年前。比如,有几道汤粥里要求用到一些我已经很久没在普通菜市场见过的野生菌类,或者一些地方特产的干货,需要专门去特定的亚洲超市才能找到。这对于居住在非一线城市或者日常购物渠道比较单一的读者来说,极大地增加了操作难度。烹饪应该是享受,而不是一场需要跨区采购的寻宝游戏。再者,很多汤粥的制作流程中,对于“预处理”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将XX食材浸泡隔夜,次日清晨撇去浮沫,再用文火煨煮四小时”。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晚上回家已经很累了,不可能还有精力去进行复杂的食材预处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能在半小时内完成从备菜到出锅的快手食谱,或者能提前一晚做好所有准备,第二天早上只需要按一下电饭煲按钮的便捷方案。这本书似乎忽略了“现代人”最大的痛点——时间稀缺性,它的食谱结构更偏向于有大块时间可以投入的中老年人群或者全职家庭主妇。
评分从整体的实用性来看,这本书的“例数”更多地成为了一个数字上的负担,而不是烹饪上的财富。我尝试着在网上搜索其中几道名字比较独特的汤粥的做法,发现很多方子在其他更垂直的烹饪网站或者App上都能找到,而且往往附带有读者的真实反馈和操作视频。这本书的价值,似乎仅仅在于它把这些分散的资源,简单地汇编在了一起。对于一个渴望系统学习和提升烹饪技巧的读者而言,这种“大杂烩”式的收录方式,让人缺乏信任感。它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根据季节调整配方、如何利用现有食材进行替代、或者不同品牌的调味品对最终风味的影响等高级指导。它只是告诉你“放A、放B、放C,煮多久”,缺乏对“为什么”的解释。对于我这种希望通过烹饪来探索风味组合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只能照本宣科的“死说明书”,而不是一本能激发创造力的“活教材”。它更适合那些对烹饪完全零基础,只想照着数字去做出来一个“看起来像”成品的人,但即便如此,其糟糕的图文排版也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总而言之,它是一个庞大但缺乏灵魂的菜谱合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