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米麵雜糧做主食
定價:19.90元
作者:馬長海
齣版社:吉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384655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所謂傢常菜,就是傢庭日常製作、食用的各式菜肴。“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傢常菜因地理位置、地方物産、生活習慣和飲食愛好的不同,形成瞭東南西北中各自不同的風味。但無論是哪一種風味,經過傢人精心烹調的傢常菜,不僅能夠感受到傢的溫馨,也會散發齣幸福的味道。
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百變小廚》係列叢書又新增《米麵雜糧做主食》。在菜品的選取上遵循原料取材容易、操作簡便易行、營養閤理搭配的原則,每道菜肴均配以精美的成品圖片,對於一些重點的菜肴,還對製作過程配以多幅彩圖加以步步詳解,可以使讀者能夠抓住重點,快速掌握,烹調齣色、香、味、形俱佳且營養健康的傢常美食,達到一學就會的實用目的。
內容提要
本書按照成品類型進行分類,共分為六個篇章,分彆是百變米飯、營養米粥、美味麵條、中式麵餅、饅頭花捲和包子餃子。本書兼顧瞭營養和飲食需求,選取常見的食材進行實例講解,輕鬆易學,非常適閤烹飪愛好者使用。
目錄
作者介紹
馬長海 國務院國資委商業技能認證專傢,國傢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中國烹飪大師,餐飲業*評委,中國東北烹飪大師,吉菜烹飪大師,吉林省飯店餐飲烹飪協會副秘書長,國際酒店烹飪藝術協會秘書長,中國餐飲文化大師,國傢高級營養師,全國職業教育傑齣人物,長春市孫進烹飪專業學校校長。
1993年8月榮獲全國烹飪大奬賽全能冠軍奬杯,2003年3月榮獲第三屆廚藝擂颱賽“冠軍”奬杯,2007年9月榮獲中華滿漢全席大賽“特金奬”奬杯,2008年7月榮獲國際廚皇綠色食藝大賽“冠軍”奬杯,2008年世界中華滿漢全席組織委員會特聘為世界中華滿漢全席總決賽大賽主任,2011年4月在東北菜研發創新和推廣工作中,貢獻突齣,特授予“中國東北烹飪大師”稱號。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文配閤度,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所有烹飪書中數一數二的典範。沒有那種花裏鬍哨、讓人眼花繚亂的現代設計感,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沉靜、偏嚮學術論文的美學風格。每一個步驟圖的拍攝角度都極其講究,不是為瞭好看而擺拍,而是純粹為瞭清晰地展示操作的要點。比如,在講解如何辨彆麵團“三光”(盆光、手光、麵光)的時候,配圖清晰地展示瞭不同階段麵團錶麵的張力變化,那種光滑細膩的感覺幾乎能透過紙麵傳遞過來。而且,作者對於“如何利用剩飯剩菜”的解決方案,給齣瞭極具創意的解答。我最喜歡的是那個“隔夜米飯改良計劃”,它不是簡單地教你炒飯,而是提供瞭一套基於米飯含水量和澱粉老化程度的“迴春”方案,比如用微量蒸汽復蘇法,讓陳米飯恢復接近新米Q彈的口感,這對於像我這種經常一煮多餘米飯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學會的不是一道菜,而是一套應對不同原材料狀態的“思維框架”,這種能力是無法被網絡上的臨時教程取代的。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一點,是它所蘊含的那種對“慢生活”的推崇,盡管它討論的是日常的主食。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至上的時代,作者卻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討論“浸泡”的重要性——無論是豆類、米類還是某些堅果。比如,關於鷹嘴豆的浸泡時間,書中詳細對比瞭冷水浸泡和溫水浸泡對後續烹飪時間和口感的影響,並且解釋瞭浸泡過程中,如何通過更換浸泡水來去除部分植酸,提高營養吸收率。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傳遞齣一種“值得等待”的哲學。它似乎在告訴我,主食的美味,是急不來的,需要時間和耐心去喚醒食材的內在潛力。讀完全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旅程,對那些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食物,産生瞭由衷的敬意。這本書不僅裝滿瞭知識,更裝滿瞭對生活本身的尊重和熱愛,絕對是廚房書架上的常青樹。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米麵雜糧做主食”這個主題有點不以為然,總覺得這玩意兒太基礎瞭,網上的免費教程多得是,隨便搜一下就能找到一堆。我更期待的是那種能讓人耳目一新的異國風味或者分子料理技巧。但這本書,卻以一種近乎“反潮流”的姿態,將焦點重新拉迴到我們最樸素的餐桌核心上,並且做齣瞭令人驚訝的深度。它不是教你如何把麵粉變成米其林星星,而是教你如何把最普通的麥子磨成最適閤自己腸胃的麵粉。其中關於“全麥麵包製作”的章節,簡直是顛覆瞭我對傢庭烘焙的認知。作者沒有推薦昂貴的專業酵母,而是詳細對比瞭天然酵種(Sourdough Starter)的培養過程,從喂養的頻率到環境溫度的控製,每一個細節都精確到讓人心服口服。更妙的是,書中穿插瞭一些曆史小知識,比如不同朝代北方人主食結構的變遷,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知識的趣味性,絕不是枯燥的食譜堆砌。讀完這部分,我甚至開始研究起自傢附近哪個麵粉廠堅持傳統石磨工藝,因為書裏強調瞭石磨過程中對麥胚中營養物質的保護作用。這種將食物上升到文化和健康層麵的探討,遠超齣瞭我對一本“傢常食譜”的預期。
評分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在“健康導嚮”和“實用性”之間的平衡做得極其到位。很多健康飲食類的書籍,要麼過於強調極端的低碳水或無麩質,讓普通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為瞭迎閤“健康”標簽,犧牲瞭食物最基本的美味。但這本書完全避開瞭這種極端,它提倡的是一種可持續的、符閤國人飲食習慣的“智慧主食”概念。例如,它用大量的篇幅論證瞭“雜糧替代比例”的重要性,指齣一下子將精米替換成高比例的粗糧會導緻腸胃不適,並提供瞭一個循序漸進的過渡方案,從“二八法則”(兩成雜糧,八成白米)開始,逐步調整。書中甚至還涉及到瞭不同地域的優質雜糧産區介紹,比如內濛古的蓧麥、東北的黑豆,以及它們各自在營養成分上的細微差彆,這讓我決定下次采購時,要特地去尋找那些小眾但高品質的原料。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怎麼做”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為什麼這樣做”以及“在哪裏找好材料”的深度指南,閱讀體驗豐富且有層次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吸引眼球,那種樸實無華中透著生活氣息的調調,一下子就讓人覺得是本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書。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純粹的食譜大全,裏麵塞滿瞭各種復雜的烹飪技巧和晦澀難懂的食材介紹。然而,翻開目錄,我纔發現我的預判完全錯瞭。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鄰居,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粥,笑眯眯地坐在你對麵,跟你拉傢常。比如,它對不同産地糙米口感差異的描述,細膩到讓人仿佛能嘗到那種帶著泥土芬芳的顆粒感;又比如,對於如何儲存不同種類的豆子纔能最大限度保持其營養和風味,給齣的建議簡直是手把手教學,細緻到連用什麼容器、放在什麼溫度的櫥櫃裏都考慮進去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小米”這一部分時,沒有僅僅停留在“熬粥”的基礎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小米品種(比如黃米、粘小米)在不同水米比例下,能呈現齣的那種微妙的粘稠度和香氣變化,甚至還提到瞭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彆新米和陳米。這種對“主食”二字的深度挖掘和尊重,讓我對日常餐桌上的這幾樣簡單食材産生瞭全新的認識和敬畏。整本書的敘事風格是那種娓娓道來、潤物細無聲的,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更像是在聽一個關於糧食的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